有种情感叫杨振宁与翁帆,二人共同走过二十年,如今只剩翁帆独自前行
就在前天,科学界传来消息:杨振宁离世,享年103岁。 各大平台一时间全是关于他的讨论,每次提到他,总绕不开翁帆这个名字。 不过很多人没注意,两人的第一次见面现场还有一个重要人物——杜致礼。 这位杜致礼可不简单,是抗日名将杜聿明的女儿,从小家里就是军政圈里的风云人物。
年轻时她经常跟国民党高层打交道,还和宋美龄关系很不错,据说还被赏识过。 学生时代,她读的是西南联大附中,而那会儿刚拿下硕士学位的杨振宁正在学校当短期老师。 两人最初只是普通师生,并没有什么特别进展,就这样各忙各的。
到了1949年,他们在美国普林斯顿的一家中国餐馆意外碰头,这才真正开始有了故事。 彼此欣赏,不久后就结婚了,那是1950年的8月,两个人正式成为夫妻,一起生活、一起工作,度过了五十三个春秋,有三个孩子陪伴身边。 直到2003年,杜致礼因病去世,75岁的她走得让杨振宁一下子陷入低谷,很长时间都缓不过来。
正是在那个阶段,一个叫翁帆的女生慢慢进入了他的世界,但其实他们早就认识——比大家以为的更早,只不过当时还是普通朋友关系而已。 1995年夏天,他和妻子去汕头大学访问,因为表现优异,被安排接待工作的就是那时候还在读书的翁帆,人很热情,也挺受夫妇俩喜欢,当场就留下好印象。
从那以后联系不多,却一直保持着节日互寄贺卡的小习惯,说不上亲密但也没断掉联系纽带。 到了2004年的新年,在香港生活中的杨振宁突然收到了一张来自翁帆的新年祝福卡片,上面写满暖心的话,让他觉得特别温暖,于是主动给对方打电话聊起来。
这一通电话之后,翁帆专门跑到香港看望他,两人的互动越来越频繁,相处得也顺畅自然,再往后感情逐渐升温变深厚。 同一年,他们一起去了广西北海散步骑单车兜风,不像老教授,更像普通情侣,到处游玩聊天,很自在轻松。
回北京后,那股冲动压根藏不住,他直接向翁帆提出结婚请求,然后12月俩人在民政局登记成合法夫妻——82岁的杨振宁牵手28岁的硕士生,这组合瞬间炸翻网络,各种议论铺天盖地涌出来。
年龄差距摆在那里,大多数网友第一反应都是质疑甚至嘲讽,有的人说这是“爷孙恋”,有人开玩笑把她称作保姆,还有些无聊段子硬扯长相神似,把剧情编排成替代式爱情八卦,看热闹的不嫌事大,各种猜测乱飞连家属都被卷进去影响生活出门都要避熟人眼光怕尴尬,说实话真有点夸张了。
面对这些声音,这对夫妻选择用行动回应,没有花太多力气解释或争辩,该怎么过日子还是怎么过—— 比如手机关掉睡觉,比如手牵手在清华园里散步,好多人看到他们的时候,都能感受到平静和默契不是装出来的东西; 尤其是一次采访时他说:“上帝给我的最后一份礼物。”态度非常坦然,没有一点犹豫或者防备感觉,就是认定这份缘分属于自己;
两个人私下相处也是双向奔赴型,你照顾我,我支持你,一起做研究,一起编译作品,共同参与大型活动主题曲翻译; 遇到身体不好,比如某次吃饭身体难受,他马上跑厨房煮麦片喂老婆喝;平常怕吵醒老婆晨报都搬厕所看; 这种细微之处真的只有长期陪伴才能做到,其实不少旁观者后来慢慢理解并接受这种特殊模式,“谁规定爱情只能按套路出牌?”
不仅如此,在他的鼓励下,她一路考完博士学位(英语专业+建筑学+艺术史),事业发展没落下一样精彩;生日当天他说爱你,她答复纯净世界,是彼此珍惜多年积累出的信任感;
这么算下来,他们已经携手走完整整21个年份,从最初舆论压力四伏,到如今外界逐渐转变态度, 特别是在最近失去丈夫之后,她公开发表纪念文章,还捐赠部分笔记文稿留存清华,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也让更多人重新审视两人的真实故事;
那些曾经唱衰、冷嘲热讽的人现在基本沉默,多数也承认,比不少所谓“正常”家庭还稳妥持久; 现实证明,无论身份背景如何变化,只要双方愿意付出努力守护,对抗流言蜚语本身已经是一种勇敢;
想想看,现在只剩她一个继续前行,不管未来怎样,这段经历终究刻进记忆不会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