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凤凰网
《横亘于大漠彼端:揭开林彪坠机之谜》(中国青年出版社)
作者: 孙一先
核心提示:林立果精心制作了一套微型窃听设备,曾将麦克风秘密安置于叶群的床榻之下。此举成功捕捉到了叶群与黄永胜之间的私密对话,揭露了他们之间的不光彩交易,进而使这位被称为“黄大金刚”的人物落入其掌控之中。
为何中蒙外交沟通遭遇阻碍?林彪与叶群的遗体为何在莫斯科遭割首?飞机黑匣子及其他遗物为何长期被莫斯科扣押?
一位声名显赫的名将,却背负着千古骂名,历史的长河终将揭开“三叉戟256号”坠毁背后的真相。
沿着林彪两个会客室之间的室内走廊往东延伸,便可抵达叶群所使用的三间房间。其中一间用作接待宾客,另一间则是她休息的卧室,而第三间则是她用于学习的私人空间。
叶群的接待室位于南侧,其内部装饰与林彪那朴素简约的接待室形成了鲜明对比。踏入门厅,便会立刻感受到一种奢华与铺张的气息,令人直观地联想到富丽堂皇、极尽奢华的景象。
两件高级织锦缎沙发,一黄一绿,东西对置,尽显雅致。其上,红色硬木茶几铺以茶色玻璃,更显华贵。
在玻璃板之下,静静铺展着几帧色彩斑斓的旧照,其中一张尤为引人注目,那是一位来自南京的“选妃”佳丽的风采。
位于会客室北端,摆放着一款工艺精湛、质感上乘的紫红色木柜。柜子上陈列着一台29英寸的彩色电视机。在那个年代,国内尚属罕见,即便在西方国家,亦属尊贵之物。
在会客室的南端窗下,设有题词书写的专用区域。此处摆放着一张一米有余的紫红色宽大书桌,桌上静置一方硕大的端砚。粗犷矮壮的竹节形笔筒内,插满了各式各样的毛笔。桌边,玉石雕刻而成的笔架与镇纸相映成趣,一旁则是一个形状不规则、略显干涸的大笔洗。
林彪、林立果、叶群、林豆豆
宽敞的桌旁,两侧各摆放着一对精心定制的矮小沙发椅,专为题词者预备,以便他们得以安坐。
解说员提及,陈伯达屡屡造访此地挥毫泼墨,墙上方桌侧上方赫然挂着陈伯达的墨宝:“每逢大事不慌张,世间何曾无古风?”
游客们热议纷纷,都觉得这种赞誉过于肉麻,令人不悦。
叶群的居所位于走廊北端,与客厅形成斜角相对,仿佛是别有一番洞天的独立空间。
门上方右侧镶嵌着一盏鲜艳的红色信号灯,其形态与医院X光室门前所挂的灯盏颇为相似。传闻中,一旦红灯闪烁,便无人可擅自踏入其中。
踏入卧室之门,迎面便是宽阔的穿堂,两侧墙壁各排列着一排装饰着百宝格的硬木柜,柜中陈列着众多文物及中外罕见的珍玩。
随后,踏入一扇隔断门,眼前一面宽敞的屏风将卧室巧妙地划分为内外两室。
屏风之上,林彪题赠的座右铭显赫其上,曰:“行事忌越界,言辞忌冗长。”陈伯达则挥毫留下了“克己”二字,寓意深刻。
屏风之侧,摆放着一张舒适的按摩床,床上铺着叶群专用的、带有胡椒点纹饰的黑色尼龙三角裤衩。
据悉,邱会作特地挑选了两名体格强健的男性按摩师,为叶群提供服务。
屏风之后,安置着一张洋式风格的豪华大床,床上的用品熠熠生辉,引人注目。床侧摆放着一款特制的支架支撑的圆桌,便于使用者将其拉近,据悉,这是林立果为叶群量身定制的,旨在让她能够在被窝之中享受用餐的便捷。
在这张小巧的圆桌上,摆放着一款电动牙刷,它无需手动操作,即可轻松完成刷牙过程。
叶群曾多次向熟人们夸赞,她的儿子不仅才干出众,而且孝顺体贴。
床榻四周的墙壁上,挂镜之线之上,依次排列着琳琅满目的历代仕女画卷,叶群美誉为“仕女入云”,专为她在卧榻之上细细鉴赏。
这些画作均系从故宫博物院“借展”而来,每季需更换一次展品。
挂法怪异,令人啼笑皆非。
为了节省宝贵的时间,叶群并未浏览其与卧室并排的学习室。
李作鹏、吴法宪、林彪本人、黄永胜、邱会作。
参观队伍沿着T形走廊之巅的走道折返,转向西行。
漫步于林立衡所居的相邻两室之间,这些空间并不向游客敞开,却巧遇工作人员正敞门整理室内陈设。我无意间瞥见墙上悬挂的两幅条幅,一幅由林彪亲笔题写:“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另一幅则是叶群的手笔:“热爱爸爸,服从妈妈”。
这两幅题词之中,不禁让人推测出林立衡的心绪波动、个性特质,以及其家庭间的情感纠葛。
沿着前方道路前行,便抵达了叶群专用的室内泳池。泳池长度约为二十五米,宽度不足十米。泳池角落设有两间私密更衣室,而池畔则散布着几把典雅的洋式躺椅。泳池温度与室内温度均需维持在约30℃的恒温状态。
这个游泳池的设计与建造,其初衷是为了迎合林彪的喜好,然而众所周知,林彪素来畏惧水患,尽管游泳池建成,他却从未涉足其中。
在室内游泳池畔,设有一座文物展览室,室内陈列的,尽是历尽沧桑、辗转得来的珍贵藏品。其中不乏悬挂或卷轴上的古代名迹,以及用于雕刻印章的各式石头。其中,有被誉为可与黄金媲美的上乘鸡血石与和田黄石。
讲解员介绍道,这栋住宅内设有衣物储藏室、乒乓球活动室以及藏书阁等空间,诸多雅室,未能尽览。
她引领众人沿着来时的路折返,向东行进。经过叶群卧室东侧的走廊,转向北行,随后参观了林立果所居住的一排房舍。
这间房是卧室,除了铺陈着一张宽敞的大床与相应的被褥,室内仅摆放了一套质感十足的牛皮沙发以及与之相配的茶几。在沙发旁,一张长条桌上整齐地摆放着几部电话,其中多数配备了先进的保密装置。
据传,一部装有录音功能的电话,在林彪逃离之后,其一名死党曾向林立果拨打电话,通话内容被记录在录音机中,最终得以揭露。
卧室内侧的一隅,设有一间专用的暗室,用于冲洗照片。而与之相邻的另一空间,则是一间工作室。在写字台的玻璃面板之下,整齐地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美女照片。
书架上陈列着各式各样的书籍,其中不乏中外经典及黄色小说。
在另一侧靠墙的工作台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神秘电器装置,它们似乎承载着各种秘密的使命。
一台体积小巧的电视机,传闻中是电视监视器的显示屏。
摄像设备安置于后门之外,一日,林立果正忙于调试其私密装置,忽见一人向门前步来。他立刻紧握手枪,冲了出去,定睛一看,竟是叶群正在散步,场面顿时显得颇为尴尬。
林立果精心制作了一套微型窃听设备,他曾在叶群的床底安置麦克风,成功捕捉到了叶群与黄永胜之间的私密对话,以及他们俩之间的不光彩交易,借此对这位“黄大金刚”实施了掌控。
林立果(位于中央,右侧第一位)、叶群(中央,右侧第二位)以及吴法宪(左侧第一位)、林豆豆(中央,左侧第二位)。
林立果的这两间住所,摆放显得极为杂乱无章,喝水的玻璃杯散落各处,随处可见。
据悉,在一年前的某个时刻,这位被称为“老虎”(林立果的小名)的年轻人与他的密友进行了秘密会面,随后匆匆赶往北戴河。自那之后,那两间房屋中的物品便始终保持着未动的状态。
在林立果住所的附近,一座宽敞的房间(即电影放映室)内,陈列着其进行阴谋策划与武装政变所使用的各类工具。
在杂乱的通讯器材与各式枪支之中,我注意到几把微型冲锋枪,它们排列得如同坠机现场散落的遗骸。据传,这乃是由某兵工厂精心打造的,昔日曾为空军第四军的“教导队”——亦即“小舰队”这一隐秘武装组织的专用装备。
在繁多的望远镜种类中,一款配备有小型照相机的望远镜尤其吸引了我的注意。在国外,此类设备在工作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然而,我竟未曾听闻国内有类似的装置存在。
我向解说员询问,她告知,此处陈列的物品绝大多数系以外汇购自海外。
游览结束之后,众人沿着另一条室内通道,经由通往“林办”秘书办公楼院的小门,缓缓步出。
住宅内部的走廊将众多房间巧妙地串联在一起,行走其间,并不感到沉闷或压抑。在这座未安装中央空调的平房设计中,设计师与建筑师不知投入了多少心血于通风与采光的设计,而国家亦为此投入了巨额资金。
讲解员在结语中提醒众人,这座宅邸设有众多门户。林氏家族的四口之家各守一门,各享一食,各忙一职,子女与长辈间鲜少有交流互动。
林立果和林豆豆
此次游览,不禁让我将思绪引向了蒙古温都尔汗附近的坠机遗迹,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
自踏出毛家湾的那一刻起,我脑海中不时回荡着林彪卧室内那两条横幅的字句,一条写着“生少同衾,死同穴”,另一条则是“它年定随到黄泉”。
历史之笔何其严苛无情!昔日的誓言,或许不过是彼此间取悦的戏言,如今却一一应验,化作不容置疑的预言。
秋风在荒芜的草原上凛冽地呼啸,九具光裸的棺木徐徐入土,其中两具属于无辜的死者,被安置在林彪与叶群棺木之间。
昔日赫赫有名的“副统帅”,及其心机深沉、善于权谋的妻子,竟然悄然隐匿身份,头上戴着标注阿拉伯数字的木牌。自是远不及他们当年在家中相互题词时所憧憬的那般浪漫。
游览过那片空荡的毛家湾后,我深刻领悟到,在那合葬的深坑之中,埋葬的不仅仅是林彪、叶群、林立果的遗体,更是实实在在一段历史的终结,一段充满厌恶、憎恨、悲哀与叹息的历史。
随着时间的推移,那段历史已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我心中不禁释然,脑海中浮现出杜甫那著名的诗句:
身名俱灭,江河永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