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当你满心欢喜地从超市买回一车食物,却可能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把家人的健康置于险地?
这一切,竟然源于千里之外的一场政治闹剧。
这可不是什么电影剧本,而是美国政府“停摆”时,真实上演的一幕。
那是在2018到2019年,美国政府经历了一场史上最长的停摆,足足35天。
对华盛顿的政客们来说,这或许只是一场关于预算的权力游戏,但对普通老百姓而言,看不见的危机正在悄然逼近。
首当其冲的,就是我们每天都要打交道的——食品安全。
负责把关全美食品和药品安全的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因为拿不到国会拨款,被迫让大量员工回家“待业”。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全美成千上万家食品加工厂,一下子失去了联邦层面的常规安全检查。
那些生产婴儿配方奶粉、加工海鲜、制作奶酪的高风险生产线,突然进入了监管“真空”状态。
当时FDA的局长斯科特·戈特利布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公开承认,虽然他们还在勉力维持对最高风险进口食品的检查,但对国内食品的例行监督已经基本停滞。
食品安全专家们更是忧心忡忡,他们警告说,这种状况持续下去,沙门氏菌、大肠杆菌这类食源性疾病的暴发风险将呈指数级增长。
这就像一场全民参与的“俄罗斯轮盘”,没人知道下一口吃下去的食物,是否会让自己住进医院。
当一个国家的政府连民众“菜篮子”的安全都无法保障时,你还能指望它守护好什么?
答案很快就以一种更具视觉冲击力的方式揭晓了。
这场停摆不仅让民众的餐桌变得危机四伏,更把美国的“脸面”丢在了全世界面前。
加州的约书亚树国家公园,一个被视为美国自然瑰宝和精神象征的地方,在停摆期间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垃圾场”。
由于国家公园管理局的员工也被强制休假,这些平日里风景如画、管理有序的国家公园,虽然还对公众开放,却彻底陷入了无人看管的无政府状态。
游客们留下的垃圾堆积如山,散发着恶臭;公共厕所里的粪便满溢出来,污秽不堪。
更令人心碎的是,一些无法无天的游客竟然开着车在脆弱的沙漠生态系统里横冲直撞,甚至有人拿起了斧头,砍倒了那些在沙漠里矗立了数百年的约书亚树。
这些照片被媒体传遍了全球,全世界都看到了这一幕:一个号称世界第一强国的国家,连自己最珍贵的自然遗产都保护不了。
那种感觉,就像一个衣着光鲜的富豪,家里却被搞得像个垃圾堆,这种强烈的反差,让所谓的“国家形象”碎了一地。
如果说食品安全危机和国家公园的沦陷,还只是让美国丢了“面子”,那么停摆对经济的重创,则实实在在地伤到了“里子”。
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到2013年,奥巴马政府时期也经历了一次长达16天的停摆。
别小看这短短的半个多月,根据国际权威评级机构标准普尔(S&P)后来的测算,这次停摆至少让美国经济蒸发了240亿美元。
这是什么概念?
相当于每天烧掉近100亿人民币,就因为国会山里的那群政客谈不拢。
但比这240亿美元更可怕的,是那次停摆几乎把美国推向了主权债务违约的悬崖边缘。
用大白话讲,就是全球最富有的“家庭”,差一点就还不上信用卡的账单了。
这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掀起了滔天巨浪,因为美元和美国国债,一直被认为是全世界最安全的资产,是全球金融体系的“压舱石”。
一旦这块石头松动,后果不堪设想。
那段时间,全球投资者都捏着一把汗,恐慌情绪蔓延,大家都在怀疑:美国还靠得住吗?
这种对国家信用的根本性动摇,其造成的长期损害,远非240亿美元所能衡量。
为什么美国会三天两头地上演这种自残式的闹剧?
根子就出在它那套独特的预算制度上。
简单来说,美国政府每年都需要国会批准下一财年的“生活费”。
但由于两党分歧太大,按时通过全年预算几乎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于是,他们发明了一种叫“持续决议”的东西,也就是先批一笔临时款项,让政府能继续运转,大家再坐下来慢慢吵。
可一旦连这份临时拨款都谈不拢,一部叫做《反资金不足法》的百年老法律就会自动生效,强制那些“非核心”的政府部门关门大吉。
久而久之,这个原本为了防止政府乱花钱的制度漏洞,彻底沦为了两党互相攻击、绑架民意的政治武器。
共和党想削减社会福利,就拿停摆来威胁;民主党想增加富人税,也用停摆来施压。
双方都心知肚明,停摆会重创国家,但他们更害怕在自己的选民面前显得软弱。
于是,80万联邦雇员的生计,民众的食品安全,国家的经济信誉,统统变成了谈判桌上的筹码,被政客们当成一场精心设计的赌局来玩。
他们赌的就是,谁能扛到最后,谁能在舆论的怒火中逼迫对方先眨眼。
华盛顿的闹剧总会落幕,但留在普通人身上的伤疤,却可能永远无法愈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