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烟囱拆除过程中,砖块破碎、砂浆风化、积灰散落是粉尘的主要来源,若管控不当易造成周边空气、土壤污染,尤其在居民区、学校等敏感区域需重点防控。需从 “源头抑制、过程拦截、末端降尘” 三个维度构建全流程防尘体系,具体措施如下:
一、源头抑制:减少粉尘产生量(核心是 “避免干拆、控制破碎方式”)
粉尘污染的关键在于 “从产生环节减少扩散”,需通过优化拆除工艺、预处理积灰,降低粉尘初始排放量:
拆除前积灰预处理:先清灰再拆砖
砖烟囱内部通常堆积大量陈年积灰(尤其工业砖烟囱,积灰厚度可达 5-15cm),若直接拆解,积灰会随气流扩散。需提前 1-2 天完成清灰:
作业人员通过脚手架进入烟囱内部,用 “高压水枪(调至雾化模式)” 湿润积灰(避免水流过急冲散积灰),待积灰呈 “湿润团状” 后,用铁锹装入密封袋,通过专用吊运通道(如脚手架内侧的密封溜槽)运至地面,禁止直接倾倒;
若积灰含油污或有害杂质(如工业烟囱),需用防渗布袋收集,单独存放并交由专业机构处置,避免污染土壤。
采用 “湿拆工艺”:破碎前先湿润砖块 / 砂浆禁止 “干砸干拆”,需对拆解区域提前湿润,减少破碎时的粉尘飞扬:
拆解前 10-15 分钟,用喷雾器(或脚手架上安装的环形喷淋管)向待拆砖壁喷洒清水,使砖块、砂浆表面湿润(含水率控制在 15%-20%,以 “手捏不扬尘、不滴水” 为宜),湿润范围需覆盖 “当前拆解层 + 下方 1 米区域”(防止上方破碎粉尘向下扩散);
破碎时优先用 “撬棍逐块分离砖块”(而非风镐暴力破碎),若需风镐辅助,需同步用水管向破碎点喷淋(1 人持风镐作业,1 人持水管跟进喷水,确保破碎瞬间粉尘被水吸附),避免砖块碎末干态飞扬。
控制破碎颗粒度:避免产生细小碎末砖烟囱的砖块、砂浆破碎后,颗粒越小越易悬浮扩散。拆除时需尽量保持砖块完整性:
用撬棍分离砖块时,优先沿砂浆缝拆解(砂浆黏结力弱,易分离且砖块不易碎),拆解后的完整砖块直接装入密封筐吊运,减少破碎环节;
若砖块必须破碎(如异形砖、破损砖),需在 “密闭容器内破碎”(如地面设置带防尘盖的破碎箱,将小块砖块投入箱内用锤子破碎,避免粉尘外溢),禁止在高空直接破碎细小砖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