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轻信兄弟,轻信嫂子,结果到头来却被害得一无所有,可笑又可悲……”
当53岁的许某在自家那间堆满旧物的仓库里,一笔一划写下这句遗言时,他手里的那支笔,大概比他扛过半辈子的生活重担还要沉。
一个老实人,一辈子没红过脸,没欠过人情,最后却用最惨烈的方式,给自己的人生画上了一个血色的句号。
这故事的引信,是一笔叫“过桥贷款”的东西,听着挺高级,其实就是金融圈里的“走钢丝”。
许某的哥嫂徐某群,生意上卡了壳,银行里150万的旧债眼看要到期,新贷款批不下来。
怎么办?
银行的客户经理金某意“热心”地出了个主意:找民间借贷先垫上,等新贷款下来再还。
听听,多完美的闭环。
可这“桥”,不是谁都能过的。
出借方潘某,利息开得让人心惊肉跳:一天,两万两千五。
这哪是利息,这是抽血。
而且,潘某点名要许某做担保。
许某不是傻子,他心里犯嘀咕。
可架不住饭桌上亲戚们你一言我一语,嫂子徐某群更是哭得梨花带雨,拍着胸脯保证:“就这一次,过了这道坎,再也不麻烦你!”
中国式的人情,有时候就是一张温柔的网,你越是善良,它缠得越紧。
许某想着“就几天,应该没事”,大笔一挥,签了。
他不知道,他签下的不是一份担保合同,而是一份卖身契,把自己未来所有的安宁和希望,都押在了这张薄薄的纸上。
钱,200万,很快到位了。
徐某群拿着钱去银行还旧债,准备迎接新贷款。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让整个事件的性质,从一场家庭内部的财务求助,急转直下成了一出精心策划的“阳谋”。
那200万,在银行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并没有直接还进银行的对公账户,而是先转进了嫂子妹妹徐某霞的个人账户。
理由?
一句轻飘飘的“走个内部流程”。
这是什么流程?
这是把钱从保险柜里拿出来,放到大马路上“走一圈”的流程。
然后,这笔钱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再也不见了。
紧接着,哥嫂那边传来消息:工厂资质不够,续贷被拒了。
这套组合拳打下来,许某当场就被打蒙了。
他去找哥嫂,对方电话不接,微信不回,最后干脆撂下一句:“字是你自己签的,钱是你自己担的,跟我们没关系。”
他跑去问银行,那家名叫泰隆的银行给出的官方解释更是一绝:“工作人员操作失誤”。
一个“失误”,200万巨款不翼而飞。
一个“失误”,把一个无辜担保人的身家性命全都搭了进去。
这解释,恐怕连三岁的孩子都骗不过去。
放贷的潘某可不管这些,他只认合同上的签名。
很快,催债的电话、门上泼的油漆,成了许某生活的新常态。
法院的判决冰冷无情:承担连带还款责任。
工资卡被冻结,房子被查封。
他从一个受人尊敬的老好人,一夜之间变成了走投无路的“老赖”。
他被整个世界抛弃了,最先抛弃他的,是他豁出性命去帮助的亲人。
压垮他的,不是那200万的债务,而是那份被至亲之人亲手撕碎的信任。
他想不通,为什么自己一辈子的善意,换来的是这样一个千疮百孔的结局。
在那个漆黑的夜晚,仓库里昏暗的灯光下,他或许最后看了一眼这个他曾努力生活过的世界,然后,决绝地走向了那根准备好的绳子。
许某的死,激起千层浪。
愤怒的网友把矛头对准了那对冷血的哥嫂和那个“操作失误”的银行。
这件事的背后,究竟是单纯的愚蠢和贪婪,还是银行内部人员与民间借贷相互勾结的“杀猪盘”?
目前,当地监管部门已经介入调查。
可人死不能复生。
许某用他的生命给我们所有人敲响了警钟:永远不要高估你在别人心中的位置,也永远不要低估人性在金钱面前的脆弱。
所谓的“面子”和“亲情”,在真金白银的利益面前,有时候,真的,一文不值。
你觉得,那个银行一句“失误”,这事儿就算完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