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今天我跟你摆个龙门阵
讲讲最近横店那个大事儿——电影《1840》开机啦
讲真的,陈坤为了演好林则徐那角色,直接剃了光头
这事一出来,朋友圈炸锅了,大家都在热议,说他这是“真心投入”,为了那份“心血”
我听老人讲,这样的演员就是有那股子敬业劲儿,别说剃个头,就算要扮成个乞丐
★ 让人想着的“历史大片”
你说这电影,尹力导演一出手就是大事儿
他可是那种拍电影不差钱的,之前拍过几部口碑不错的片子,说实话,导演那风格我挺喜欢的——很有深度
你知道,这次他要拍的,主题是鸦片战争,以林则徐禁烟为主线,重点讲那个虎门销烟到战争爆发那段
满满的悲壮和抗争的味道
想想都激动,再加上阵容也是一帮演技派,陈坤、肖央、王志飞、倪大红、于震、吴刚……这阵容,绝对是大牌云集,像是业内的“全明星”超级阵容,拍出来的片子
我觉得,这部电影要是能火,可能比教科书还管用,成为年轻人了解那段历史的一个窗口
★ 演员们都演得像模像样
你知道,陈坤演林则徐这角色
我一直觉得他挺适合那种有点清高、又有点孤勇的角色
之前在《钱学森》里面,他用眼神就能把科学家那种深邃的思维表现出来
绝对不是那种摆摆pose的符号化表演
这次剃光头,研读全集,按我看
应该能把这个“雷霆手段”的知识分子演得淋漓尽致
肖央,之前演《误杀》里的父亲,隐忍又聪明,肢体语言表达得很到位,他那喜剧演员的反差感,如果用在历史人物琦善身上,换作是我
毕竟,这样能把人物的复杂性表现得更真实
不会像那种脸谱化的“坏人”一看就知道是反派
王志飞演的道光帝,我觉得挺正好的
他在《大秦帝国》里面演商鞅,眼神犀利,台词爆发力强
像这样一个既想守成,又有点优柔寡断的皇帝
王志飞能把那种“犹豫不决、身心俱疲”的感觉表现得很到位
倪大红演穆彰阿,绝对是稳的,他在《大明王朝1566》里的演出让我印象深刻,那种微妙的眼神、捻须的动作
都能让人感受到那份浓浓的权谋味道
于震饰关天培,硬汉气质十足,之前在抗战剧里演那种硬汉形象,跟关天培那种“宁死不退”的精神
吴刚演邓廷桢,台词底蕴深厚,他那种从放任到坚定的转变
这阵容,真是是业内的“梦之队”,我觉得拍出来的效果
★ 历史电影的“前辈”——谢晋的《鸦片战争》
你知道,说到鸦片战争这段历史
早在我小时候就听我爸说过那片子——谢晋导演的那部《鸦片战争》
那会儿,电影拍得宏大得很,演得也很有气势
讲述的内容几乎囊括了整个战争的全貌
从朝廷的摇摆,到林则徐的禁烟行动,再到英军的侵略,刀光剑影
那部电影我还记得,挺喜欢里面有一场场议会辩论,挺精彩
揭露了英国“自由贸易”背后那点丑陋
鲍国安演林则徐,虽然不是教科书上的“完美英雄”,但更像是个有瑕疵的真实人物——他要面对皇帝的犹豫不决,面对外来的压力
这让我想到,电影里那场“静坐测试官员烟瘾”的场景,真是让人心头一紧,政治上的无奈和无助
讲真的,那时候的谢晋,拍电影还带点“有瑕疵的英雄”味道
不是那种完美无缺的神话
就像他说的:“拍《鸦片战争》是为了让后人记住这段屈辱的历史
”我觉得,这样的片子,才更有血有肉
虽然说,里面有点偏颇,把败因归咎于武器落后,忽略了清廷内部的腐败和琦善的撤防,但瑕不掩瑜
★ 我心里那点儿“历史情怀”
说实话,我一直觉得,电影不光是娱乐
更像是一次次穿越时空的旅行
那段血与火的历史,太沉重
看完谢晋的那部片子,我心里刚好在想:如果以后能有这么一部电影,能让年轻人不只是在书本上学“死记硬背”,而是真真切切感受到那个年代的苦难和抗争
最关键是像《1840》这样,敢用演员的演技去还原历史,去唤醒民族记忆
我在书上看到,横店那边,演员们都在紧锣密鼓地排练,场景也搭得挺细致,那种感觉,就是要把历史的烟火重新点燃
我经常在想,未来的年轻人,如果能从这部电影里,知道当年那些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们
或许他们的心里也会多一份责任感、多一份担当
这不就是历史的魅力嘛——让过去的血泪,成为这会儿的动力
说实话,想着这部片子上映后,能像那时候谢晋的电影一样,激励一代又一代人
记住那段用血与火淬炼的民族记忆
你说,是不是挺巴适巴适的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