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世娱乐

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新闻动态 >

李光地:康熙视其为知己,雍正称其为完人,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点击次数:188 新闻动态 发布日期:2025-09-19 02:42:50
他虽是汉臣,却是康熙的知己,虽屡遭弹劾,却每次都能得到康熙宽宥;他虽在胤禩彻底失去继位可能后,仍旧夸赞八阿哥是所有阿哥中最贤德的,雍正还是给他极高的评价,称赞其为“一代完人”。 他就是康熙朝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这篇文章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李

他虽是汉臣,却是康熙的知己,虽屡遭弹劾,却每次都能得到康熙宽宥;他虽在胤禩彻底失去继位可能后,仍旧夸赞八阿哥是所有阿哥中最贤德的,雍正还是给他极高的评价,称赞其为“一代完人”。

他就是康熙朝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这篇文章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李光地的一生究竟有多传奇?

李光地是在福建泉州安溪县出生的,相传李光地是唐高祖李渊第二十子、江王李元祥的后代。李光地出生的时候,明朝还未结束,是崇祯十五年,而大清在位的皇帝,还是康熙皇帝的祖父清太宗皇太极。

也就是说,李光地比康熙皇帝年长12岁。

李光地出生的家族虽然不是官宦世家,但也是当地的富贵人家,从李光地的祖父李先春开始,家族便在灾荒之年赈济灾民,还能带着乡亲们一起抵抗土匪,保乡亲们平安。

出生在这样的家族,李光地从小的生活是很优渥的。

或许对于安溪李家来说,唯一的遗憾便是家族无人在朝为官吧。

李光地的父亲李兆庆是明朝时期的秀才,但是并未入仕为官。

不过李兆庆十分重视对儿子的培养,李光地从小也是十分聪慧好学,在康熙三年时,在乡试中考中了举人,这一年李光地23岁。

六年后,也就是到了康熙九年,康熙皇帝亲政的次年,李光地前往京城参加了会试,而且成绩十分出众,位列二甲第二名,被授予庶吉士正式开始入仕。

虽然李光地是一个成绩十分优异的学霸,但是能够考中进士并且得以入仕的大多都是学霸,所以李光地刚入仕的几年在朝中还是默默无闻的,并没有引起康熙皇帝的注意。

而康熙十二年十二月,李光地的一次回乡省亲却彻底改变了他的一生。

在回乡省亲的路上,李光地遇到了与自己同年考中进士的陈梦雷,陈梦雷是福建闽县人,二人也算是同乡,一起回福建老家。然而就在李光地与陈梦雷回乡的时候,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起兵造反,次年三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也附和吴三桂,在福州起兵。

此时的李光地与陈梦雷还在福建,并未回京城。

起兵后的耿精忠到处搜罗名士、已在朝为官者,并且强迫这些人归附自己。李光地与家人赶紧躲了起来,耿精忠派人前去招安李光地,被李光地拒绝了;陈梦雷一开始也是拒绝的,但是因为父亲被抓,不得不做了耿精忠的幕僚,不过陈梦雷一直称病并没有前去任职。

两位对朝廷忠心耿耿的臣子,李光地与陈梦雷在福州偷偷见面,商量如何将福州的事情密奏朝廷,请朝廷出兵,二人便想了一个办法,将奏疏放在一个腊丸之中,派人将腊丸送往京城,由内阁学士富鸿基上奏康熙。

原本这份功劳应当是李光地与陈梦雷二人的,但是李光地却单独向朝廷上了奏疏,看到李光地密折的康熙十分感动,不仅派了康亲王杰书率兵入福建征讨耿精忠,而且还让康亲王一定要找到李光地。

康熙十六年,福建泉州被收复,康亲王麾下大将拉哈达终于找到了李光地,拉哈达上奏康亲王:李光地一心为朝廷,哪怕是颠沛流离也没有背叛大清。康亲王便将此事上奏了康熙,康熙很是感动,随即便下旨将李光地破格提拔为从四品侍读学士。

康熙十七年,同安蔡寅率领上万人攻打安溪,李光地招募几百人一起守卫乡里,而且还切断了敌人的粮道;没多久在郑经麾下大将刘国轩率兵攻打同安、惠安等地,直逼泉州的时候,李光地不仅派人将消息告知拉哈达,还带兵同家人一起攻打刘国轩部,在李光地与朝廷的一起努力下,大败刘国轩。

拉哈达将此事上奏朝廷,康熙很是满意,李光地再次得到提拔,被擢升为翰林学士,而且没多久凭功劳而被擢升为永州总兵。

康熙十九年,李光地返回京城的时候,康熙再次下旨,将李光地出任内阁学士一职。内阁学士为从二品大员,李光地自康熙十二年十二月离开京城,将近7年不在京城,却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翰林院编修(七品),一跃成为从二品内阁学士,如此传奇的经历,哪怕是放眼整个大清,都是独一份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李光地回到京城后,便向康熙推荐了施琅担任福建水师提督,与姚启圣一起负责收台。其实在此之前,姚启圣曾多次推荐施琅,康熙都未答应,因为康熙担心施琅会因为仇恨而成为第二个“伍子胥”;而李光地推荐施琅担任福建水师提督的四个理由,却打消了康熙的最后一丝顾虑,不可谓不智慧。

而便是从此时开始,李光地成为康熙身边十分得宠的臣子。

得宠到什么程度呢?

李光地平步青云的同时,陈梦雷则是因为“附逆”耿精忠而被抓了起来,按罪应当被问斩。陈梦雷多次要求李光地为自己辩解,毕竟李光地确实曾派自己的叔叔私下里找陈梦雷打听消息。二人更是一起商议后,才决定向朝廷上密奏,而李光地却独享了这份功劳。

李光地确实也为陈梦雷上了奏疏,但是并未提及二人一起密谋向朝廷上密奏一事,为此陈梦雷十分痛恨李光地,与李光地绝交。此事在京城闹得沸沸扬扬,康熙并未处死陈梦雷,将其发配奉天。

而李光地,也没有因为此事而失宠,反而在得到朝臣弹劾时,总是能得到康熙的宽宥。

康熙二十七年,李光地在回乡看望生病的母亲返回京城时,恰好是孝庄太皇太后的丧期,礼部的官员便直接弹劾李光地在途中故意迟延,才没有及时拜谒太皇太后梓宫。吏部给的惩处是:将李光地降五级留任,但是康熙并未如此,下旨宽宥了李光地。

康熙二十八年,李光地的文章让康熙很是不满意,康熙将其降为了通政使司通政使,但是没多久李光地便被擢升为了兵部右侍郎。

康熙四十三年三月,李光地被弹劾没有及时将直隶灾民的情况据实上奏而被弹劾,这年八月,李光地又因为荐人不当而再次被弹劾.....而这些弹劾,大多都被康熙否定了,可想而知康熙对李光地的信任程度,自然也不会惩处李光地。

康熙五十六年李光地因为在奏疏中将孝惠章皇后的谥号疏漏了“章皇后”三个字,而被议罪,降三级调用。但康熙仍旧下旨,宽宥了李光地

.......

就是这样一位曾身陷腊丸案,多次被朝臣弹劾的臣子,康熙究竟为何会将其视为知己,雍正称其为完人呢?

这不得不提的就是李光地的大智:

康熙三十六年,李光地担任顺天督学一职,在任期间不仅十分清廉,而且“居官优善”,康熙对其十分满意,将其调任直隶巡抚一职。在李光地在担任直隶巡抚一职期间的表现,让康熙更是十分满意。

李光地任职期间不仅要治理河务,还要兴修水利,来解决京城地区经常发生水灾的事情。李光地不仅亲自考察,而且还请求朝廷能免去直隶百姓的赋税.......

李光地用了两年多的时间,修建堤坝、开辟新河道、引水入湖,彻底解决了水灾。康熙为此十分满意,不仅赏赐李光地匾额、衣冠等,还在康熙四十二年时将李光地提拔为了吏部尚书。

在康熙四十四年时,康熙将李光地擢升为文渊阁大学士,夸赞李光地“居官甚好,才品俱优”;年过花甲的李光地正式入阁拜相。

其实康熙之所以将李光地视为知己,也并非因为其在官场上的表现,而是他确实是康熙肚子里的一条蛔虫,能够及时了解康熙内心真实的想法。而单看废太子一事,便可想而知。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不得已废掉了胤礽的太子之位。

胤礽被废后,诸位年长的皇子便按捺不住,开始争夺储君之位。为此皇长子胤禔被圈禁,皇八子胤禩也被拘禁不得自由;康熙为了尽快填补储君之位的空缺,而让群臣推荐新太子人选。

朝中大部分的臣子,都推荐了“八贤王”胤禩。

为此康熙十分生气,康熙见李光地一言不发,便问李光地为何不说?

而李光地接下来的话,让康熙十分满意:

皇上您废黜太子,是因为太子病了;既然太子病了便需要慢慢调理,等到太子的病好了,便是天下人的福气。

虽然康熙让群臣推荐新太子,但其实康熙内心还是想要恢复胤礽的太子之位。而朝中大部分的臣子,即便是已经入阁拜相的富察马齐、康熙的小舅舅佟国维、康熙的几位宠臣,都未看明白康熙的心思,一股脑的推荐胤禩为新太子。

而李光地看透了康熙的心思,便说了这样一番话。

当然,作为千古一帝的康熙,不会因为臣子能猜透自己的心思而将其视为知己,还因为李光地的满腹才华,而李光地的满腹才华,恰好又正符合康熙的喜好。

康熙在晚年的时候,十分痴迷易学,而李光地恰好在此方面十分精通,而且有非常多的著作。除了康熙要求李光地编纂的《御纂周易折中》,李光地还自己编纂了《刷易通论》等很多的著作。

康熙经常会将李光地召来,一起探讨易学。

李光地对易学的研究,恰好能够满足康熙利用易学来治理朝政的需要。

也正是在这样“朝夕相处”的近距离探究学问下,让李光地对康熙越来越了解,对于聪慧的李光地而言,成为康熙的知己又岂是难事呢?

但李光地毕竟年纪越来越大,也想要回乡养老,所以便在康熙四十九年胤礽恢复太子之位的次年,提出了退休的请求。虽然康熙已经恢复了胤礽的太子之位,但实际上胤礽还是让康熙很失望,因为立储不当,康熙心情不好,身体也是越来越差,自然便不希望李光地这位能说知己话的知己离开自己。康熙便出言挽留:

见到爱卿的奏折,我实在是心中惨然;想到当年的旧臣,如今都已经离我而去;像爱卿这样的,也不过仅有一两人还在朝中,如今我也老了,实在是不忍心再多说什么。

康熙五十二年时,李光地不仅参加了千叟宴,而且得到了康熙很多的赏赐;次年李光地再次乞休,康熙还是不情愿,便暂时给了李光地两年的假,让其回乡处理家里的事情,等到处理完了事情再回京城。

在李光地离开京城的时候,康熙还特地赏赐了李光地匾额。

康熙五十五年李光地重新回到京城,仅仅两年后便去世了。

因为李光地去世的突然,康熙并未见到李光地最后一面。

随即康熙下旨,皇五子胤祺前去吊唁李光地,并且赏赐李光地千两黄金用于治丧。

康熙朝时期的名臣非常多:

富察马齐

纳兰明珠

徐乾学

张英

陈廷敬

高士奇

......

但康熙对李光地的信任程度,都远超他们。对李光地评价极高:

“李光地谨慎清勤,始终一节,学问渊博。朕知之最真,知朕亦无过光地者。”

值得一提的是,李光地对雍正帝的宿敌、皇八子胤禩的评价极高。要知道李光地是康熙身边十分得宠的重臣,他在康熙面前夸赞胤禩,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康熙对胤禩的看法。虽然胤禩最终夺嫡失败,但李光地多次夸赞胤禩却为真。

然而即便是如此,雍正帝并不痛恨在康熙面前夸赞胤禩的李光地,反而大赞李光地为“一代完人”;甚至在雍正继位后,为李光地加太子太傅衔,让其入祀贤良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