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特朗普被曝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话时抛出一个危险问题:“如果美国提供武器,你们能直接打到莫斯科吗? ”泽连斯基当即给出肯定答复。短短几小时后,美国放风称将向乌克兰提供“爱国者”防空系统,特朗普本人更公开承诺“大幅增加对乌军援”。
然而仅仅十天后,当记者追问“是否会提供远程导弹”时,这位以强硬著称的总统突然改口:“绝不! 泽连斯基也不该袭击莫斯科。 ”这种戏剧性反转并非孤立事件。 7月14日,特朗普对俄罗斯发出“50天停火通牒”,威胁加征100%关税,却因期限过长遭俄方嘲讽。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直言:“这就是作秀,俄罗斯根本无所谓。 ”
俄军同期在乌北部集结16万兵力,朝鲜公开承诺“无条件支持俄罗斯军事行动”。 50天缓冲期被多方解读为“变相鼓励普京发动总攻”。特朗普的反复横跳暴露了其战略困境。 五角大楼内部文件显示,美军155毫米炮弹库存仅剩战备标准的17%,而同时应对中东冲突和西太局势的压力激增。
美军高层警告:若此时俄军发动总攻,美军被迫援乌将导致亚太防线出现漏洞。这种资源捉襟见肘的现状,让特朗普在镜头前对普京的怒火显得外强中干——他一面怒骂俄方“光说不练”,一面又紧急叫停对莫斯科的致命打击计划。
所谓“加大对乌军援”实为精心设计的生意经。 特朗普宣布武器将由美国生产后卖给北约,再由北约付款转交乌克兰,美国实现“零成本”介入。
德国总理默茨请求放行援乌武器时,特朗普直接推销:“你们自己买新系统,再找北约报销!”这种“创新”援乌模式引发欧盟强烈反弹。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质问:“若欧洲付钱,那算欧盟军援还是美国军援? ”
特朗普的决策混乱在关税威胁中达到高潮。 共和党参议员格雷厄姆力推对俄能源买家征收500%关税的法案,扬言“要让中印付出代价”。但特朗普当场泼冷水:“我认为500%关税没意义!中国和印度占俄能源出口的45%,若此时制裁两国,美国正在进行的对华关税谈判将前功尽弃。
财长贝森特已紧急安抚市场:“与中国的谈判截止日期可灵活调整”。俄方则趁机反将一军。 外长拉夫罗夫公开喊话:“和谈不用等50天,只要基辅给准信。 ”此举将压力转嫁给美国——想要停火? 先让泽连斯基点头!而普京同步向法德释放停火信号,以能源优惠拉拢匈牙利,成功阻碍欧盟对俄制裁升级。这种分化策略让特朗普的关税威胁更显孤立。
军工复合体的内斗加剧了政策撕裂。 7月初,国防部副部长科尔比擅自暂停爱国者导弹援乌计划,导致波兰港口数十辆军援卡车滞留。白宫官员事后辩称“总统不知情”,特朗普却私下怒斥五角大楼“不打招呼”。最终启运的导弹数量从30枚缩水至10枚,乌军防空效率因此暴跌40%,士兵被迫用民用对讲机对抗俄军电子战。
这种反复无常的决策,连北约盟友都开始怀疑。 英国首相斯塔默与法国总统马克龙紧急组建联盟,试图集体施压特朗普维持援乌。但特朗普的回应是向以色列加急输送原定给乌克兰的弹药——即便泽连斯基呼吁“救命”,美方仍优先保障中东盟友。
当俄军一天内向乌克兰发射741枚导弹时,五角大楼的库存预警系统亮起红灯。陆军战术导弹库存告急,而伊朗方向消耗的“战斧”导弹尚未补充。 美军将领直言:“我们经不起东西两线同时开战。 ”这种焦虑在特朗普对伊以冲突的处置中可见一斑:空袭伊朗后立刻撤军,面对反击拒绝还手;与胡塞武装停火后,即便以色列游说也不再动武。
特朗普的“交易艺术”在克里姆林宫面前彻底失灵。半年来六次元首通话、两次谈判均无成果,普京甚至迟迟不提交承诺的“和平备忘录”。曾夸口“24小时解决战争”的特朗普,最终在镜头前爆粗:“每次挂电话我都说‘聊得不错’,结果导弹就砸向基辅! 搞了三四回才发现全是废话! ”
梅德韦杰夫的嘲讽或许点破真相:“美国手里只剩下一张牌。 ”当拉夫罗夫轻描淡写化解关税威胁,当欧盟质疑军援责任归属,特朗普的“变脸大戏”正在变成地缘政治秀场的独角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