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美3500亿美元投资僵局:一场国家经济生存的博弈
当地时间9月27日,韩国国家安全顾问魏圣洛在Channel A电视台的镜头前语气凝重:“这不是谈判策略,而是客观事实——我们无力支付3500亿美元现金。”这番话直接回应了美国总统特朗普此前关于“韩国将预先支付3500亿美元”的高调声明,也将两国持续数月的贸易谈判僵局推向舆论中心。
“空白支票”与国家危机
今年7月,韩美达成一项原则性贸易协议,美国同意将对韩关税从25%降至15%,而韩国承诺设立3500亿美元对美投资基金。
然而,协议框架刚定,细节谈判随即触礁。
韩国政府最初强调,这笔资金将以贷款、担保和股权为主,现金比例极低。
但美方近期要求资金“几乎全部以现金形式支付”,甚至要求获得资金投向的决定权。
韩媒将这种要求形容为让韩国开具“空白支票”。
首尔市立大学教授金旴哲指出:“即使包含担保和贷款,对单一国家直接投资3500亿美元也是难以想象的规模。”
3500亿美元:数字背后的现实压力
这笔巨额资金对韩国意味着什么?
韩国进出口银行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4年,韩国全球直接投资总额为3489亿美元。
这意味着,韩国过去五年对全球的全部投资总和,仍不足以覆盖美国要求的金额。
若以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FDI净额”标准计算,3500亿美元相当于韩国过去35年的外商直接投资总量。
韩国外汇储备约为4113亿美元。
若动用其中85%支付现金,将直接动摇国家金融稳定基础。
西江大学经济学教授许晶警告:“若强制现金出资,韩国制造业可能崩溃。”
李在明此前接受路透社采访时直言,在没有货币互换协议的情况下,现金支付可能导致韩国陷入类似1997年的金融危机。
盟友关系下的经济主权之争
谈判僵局背后,是双方对经济主权与控制权的激烈博弈。
美方提出利润分配方案:投资本金回收前,美方取10%、韩方取90%;本金回收后,美方取90%、韩方仅得10%。
同时要求掌控资金具体投向项目的决定权。
韩国贸易协会专家批评称:“资金全由韩方承担,却由美方支配投资方案,有失公允。”
此外,美国移民执法部门9月初突袭韩国现代汽车与LG新能源在佐治亚州的电池厂,拘捕300多名韩国工人。
韩国国务总理金民锡表示,签证问题不解决,在美投资项目将持续处于不确定状态。
这些事件让韩国舆论感受到“帝国的蛮横”。
APEC峰会:最后一搏的舞台?
魏圣洛透露,韩方正寻求替代方案,并计划于10月在韩国主办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上与美方再次磋商。
但特朗普是否出席峰会尚未确定,且其坚持“预付款”的立场未见松动。
与此同时,韩国出口商已承受重压。
第二季度关税支付额达33亿美元,较去年第四季度增长47.1倍。
9月前20天,韩国出口额同比下滑10.6%。
李在明曾直言:“如果完全接受美国的要求,我会被弹劾。”
这场博弈已超出经济范畴,成为韩国国家利益与外交战略的考验。
而特朗普的回应依旧强硬:“我们将从韩国获得3500亿美元,这些都是预先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