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年才回家,机票谁给报的?”
9月12日,沈阳桃仙机场,第12批在韩志愿军遗骸落地。棺椁盖着国旗,礼兵抱得死紧,像怕老哥几个再被丢下。现场视频刷爆群,弹幕一条比一条狠:“别摆拍了,让他们先抽根华子。”“这回户口本能上了吧?”讽刺归讽刺,手指很诚实,播放量两小时破亿。
240万人过鸭绿江,197653人没回来,数字听着像口溜,掰开算,相当于一个中等县城直接抹平。当年报名处写“保家卫国”,笔一撂,脑袋别裤腰带上,没一个人问加班费。
祝志敏和刘澄,扯证才七天,新郎官就随部队走了。刘澄发现自己怀了,不敢说,怕拖后腿,愣是扛着肚子送到鸭绿江边,转头自己坐火车回沈阳。第二年9月,电报来了:人没啦。遗物就一块白手帕,印着“英勇杀敌”,血点已经锈黑。女儿想洗,刘澄拽住:“别动,洗了真没味了。”一句话,手帕留了70年,现在还在沈阳抗美援朝纪念馆玻璃柜里,灯一打,像块烧糊的豆腐干,围观的人挤三圈,拍照咔咔的。
许玉忠离家那天,发小邢广弟追到村口,人上马甩下一句:“等我骑大马回来。”结果1951年5月,三八线第五次战役,冲锋号一响,许玉忠回头冲战友乐:“来世见。”直接扑机枪口。遗物里有一面小圆镜,嵌着姑娘照片,谁也没认出来,现在照片卷边,镜片裂成蜘蛛网,照样锁在棺木里一起回来。
长津湖那一夜,零下40度,全连冻成冰雕,枪口朝前,眼皮都没合。宋阿毛兜里纸片写着:“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字被血糊得断断续续,如今纸片放恒温箱,观众排队看不见字,只能听讲解员吼,吼完一片吸鼻子。
李征明写给妹妹的家书,夹着手画表情包,太阳笑脸,大炮嘟嘟,最后一句:“等哥戴勋章回来送你上学。”信寄到安徽,人没跟上,1953年6月,金城反击,胸口被弹片掀了,23岁。妹妹后来真上了女子师范,每年清明把信复印一份烧,原件捐给军事博物馆,纸黄得跟油条似的。
空军飞行员鹿鸣坤,谈恋爱四个月,给对象朱锦翔写信:“跳伞章给你留着。”信还在,人1951年12月空战被打成火球,连降落伞都没拉开。朱锦翔终身未嫁,90岁接受采访,镜头对着她,老太太摩挲信纸:“年初认识,年底他走,我现在想起还是难受。”一句话,弹幕瞬间安静。
邱少云,烈火里30分钟没吭声,衣服烧光,手插土里,指缝全是泥。战友收尸,就剩腰侧一块布,写着“不怕死”。信里他跟家里说:“为了让所有受苦人过上好日子,我死了算个啥。”现在这块布成一级文物,玻璃柜外天天排队,小孩问家长:“他不疼吗?”家长哑口。
小战士胡根基,17岁,跳出战壕前喊:“要有飞机大炮就好了!”2020年,老战友坐着轮椅去沈阳烈士陵园,把东风-5C照片贴他墓碑上:“小子,咱有了,不止飞机大炮,你想不到的都有。”说完颤颤巍巍敬礼,后面一群穿校服的中学生跟着学,手举得参差不齐。
孙占元,双腿炸断还爬着指挥,拉响手榴弹跟敌人一起碎。生前说:“胜利了买双皮鞋天安门照个相。”今年国庆,他生前所在部队把一双新皮鞋放战车舱里,驶过长安街,镜头扫过,鞋尖亮得晃眼,弹幕刷屏:“哥,照相了,高清4K。”
今天回来的,只有109个棺椁,名字对不上号,DNA比对像中彩票。机场跑道两边,家属举着70年前的照片,年轻人刷手机看直播,评论区一句接一句:“别只拍仪式,给看看里面。”没人敢怼,都知道心里堵得慌。
有人算过,197653人,如果挨个排队进国门,按今天这速度,得接上3000年。数字太冷,换成家里饭桌,相当于每两户就得空一个座。
有人问:为啥非得接?埋人家门口不是一样?回一句:你试试把自家爷爷留别人院儿里。
讽刺的是,当年美军拍的照片,志愿军棉衣里塞报纸,现在回国坐的是中国民航宽体客机,空姐鞠躬90度。70年,像翻书,一页冻掉耳朵,一页5G直播。
博物馆出口,纪念品店卖复刻白手帕,25一块,印的还是那八个字,年轻人排队买,边付款边吐槽:“25买块抹布,值吗?”转头就加购物车,说是回去挂墙上,提醒自己别emo。
说到底,他们没回来,是为了我们能回来。现在轮到咱们把账算清:别光机场哭,平时也争点气,少加点班,多陪爸妈,别让他们等70年。
你说,下批啥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