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先上“定心丸”:江苏江阴,化工厂着火,浓烟冲天。
官方盖章了,“未致人员伤亡”。
听见没?
人没事儿。
这话一出,是不是感觉心里那块大石头,“咣当”一下就落地了?
甭管那烟黑得像从地底下冒出来的,还是那味儿冲得隔着屏幕都能熏个跟头,只要人没事,就约等于天下太平。
可我这人吧,就爱琢磨。
这“未致人员伤亡”,到底是个句号,还是个省略号?
10月20号,江阴澄星股份,具体地址梅园大街618号,着实“火”了一把。
那可不是什么正能量的火,是真金白银、烧着化学品的火。
朋友圈里的小视频,跟不要钱似的,一波接一波。
那烟,我跟你讲,就不是咱们小时候见过的那种烧柴火的烟,它是那种带着工业革命脾气的、油腻腻的、直愣愣捅向天空的黑柱子,看着就让人心里发慌。
有那么几个瞬间,我还以为是哪部好莱坞灾难片把首映式开在江阴了。
紧接着,官方,总是在我们最需要又最不需要的时候出现。
应急管理局的工作人员,电话里那声音,稳得像块压了千年的石板:“晓得了,人没事,等通报。”
寥寥数字,就把一场视觉和嗅觉的浩劫,给轻描淡写地摁了下去。
你看,这操作是不是贼熟练?
“人没事”,这三个字,简直就是处理这类突发事件的万能膏药,往舆论的伤口上一贴,立马就能止住一半的血。
咱老百姓心善,一听没死人,气就消了一大半。
但这事儿,邪门就邪门在这儿。
出事的这家澄星股份,不是什么无名之辈。
想当年,它也是精细磷化工领域的“优等生”,在A股市场里也算有过高光时刻。
只不过,这几年家道中落,债务缠身,跟祥林嫂似的,反反复复念叨着ST的紧箍咒,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捉襟见肘。
一个长期为钱发愁的公司,突然给你整了这么一出“烟火秀”,你难道就不好奇?
咱们不是要搞阴谋论,但你摸着良心说,一个天天愁着怎么还银行贷款、怎么给员工发工资的企业,它还有多少闲钱和精力,去仔仔细细检查厂里那根用了十几年的旧管道?
这就跟一个人差不多,当他连下个月的房租都快交不起的时候,你让他去办张健身卡,关注身体健康,他可能只会回你一个白眼。
安全生产,这四个字,说白了,就是烧钱。
是日复一日的维护,是毫不起眼的排查,是“防患于未然”的枯燥投入。
当一个公司的财务报表,难看得像一张哭花了的脸,你还指望它的安全记录能光鲜亮丽得像个精神小伙?
这不现实。
所以,这把火,它烧起来,一点都不让人意外。
它更像是一个拖了很久的病,终于在一个不凑巧的时间点,集中爆发了而已。
再回过头来看“未致人员伤亡”这块膏药。
它遮住的,是伤亡。
可它遮不住的呢?
那满天飘散的化学粉尘,吸进去对肺有没有影响?
它们落下来,渗进土壤和水里,以后种出来的菜、养出来的鱼,还能放心吃吗?
那天空气里弥漫的,究竟是哪几种化学品的“独家混合香型”?
毒性剂量又是多少?
这些,才是比火灾本身更要命的问题。
它不像大火那么声势浩大,却像一根根看不见的毒针,慢慢地扎进这座城市,扎进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里。
最讽刺的是什么?
是我们自己。
我们一边对明星家里的八卦津津乐道,连他们家狗一天吃几顿都能吵上半天;一边又对这种真正关系到我们呼吸的空气、饮用的水源的公共事件,表现出惊人的宽容和“乐观”。
一句“人没事就好”,就仿佛给自己找到了一个心安理得的台阶,可以心满意足地划走,去看下一条短视频了。
等着吧,过几天,一份措辞严谨、逻辑完美的官方通报就会出来。
起火原因会找到,责任人会被处理。
一切,都将回归平静。
江阴的天,会重新变蓝。
只是,谁还记得,那天空气中,那股久久不散的刺鼻味道?
或许,这才是真正的悲哀。
浓烟会散,但我们心里的那股“烟”,什么时候才能散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