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每个人的看法不同,但我觉得,【太原战役:长久激烈的城市攻坚,差点让人崩溃了】 讲真的
太原战役这场仗打得真是很惨烈
那会儿,解放军可是花了整整六个月的时间才把这座城市拿下来
你想,阎锡山那家伙,把太原整成了一座铜墙铁壁,城里城外都布满了坚固的碉堡和壕沟,听说光是城外就有五千多座碉堡,百余个坚固的要塞,真是像个迷宫一样
阎锡山还挺有一套,自己把太原打理得像个不动的城堡,说就算解放军来了
百五十万大军来也打不下来
这要换成咱们普通人,估计早就崩溃了
那会儿,解放军调动了八万多兵力,打算在三个月内把太原攻下来,结果,没想到拖了六个月,伤亡了整整四万五千人
巷战中死掉的人数高达三点六万
这说明晋绥军的抵抗意志,那叫一个坚韧
跟蒋介石的中央军差不多厉害
到搞到最后,打得死去活来的,才算把敌人13万人全歼,民团还剩下8万,缴获的火炮多达3400多门,各种枪支3万多支
一、东山战场:最凶的硬战和死拼
说到东山,那场战斗真是太激烈了
东山可是太原的主要屏障,阎锡山在这里建了四大要塞,吹牛说能挡十万兵,结果我军投入了27个团,火炮也有百余门
跟敌人硬拼了足足17个昼夜
光是1948年10月21日那天,他们就朝我开了上万发炮弹,伤亡很惨重
不过,到了26日,我军发起总攻,经过17天的血战,伤亡也就是8500多
你说这战比起平时的战斗,伤亡比例还算低的,说明晋绥军的战斗力是真的牛逼
可正在这场厉害的战事里,也出现个“例外”——那就是李水清的卧虎山奇袭
这人一出手就像打了鸡血一样,胆子很大,心细又善于抓战场上的破绽
差点就把整个卧虎山给端掉了
二、卧虎山:神奇的奇袭,差点改变全局
卧虎山,是阎锡山在太原的堡垒体系里头的核心部分
被称作“华北第一堡垒”
这座山上有167座奇形怪状的钢筋混凝土堡垒,暗道密布,彼此之间还能相互支撑
守卫这些堡垒的可是阎锡山的嫡系,指挥官是第十九军的曹国忠,带着五千多兵,装备的火炮就有一百七十多门
阎锡山自己还挺有底气,信誓旦旦地说:“就算是三个军来打,打个一个月
”这个山地势险要,敌人防守也极为严密,原先的计划是“攻心为上”,意思就是不要拼命攻城,只要包围起来
可是,咱们的李水清,这个师长跟个胆小鬼不一样,他胆子大得很,还很聪明
讲真的,4月21日,他派了一排兵试探性地攻击,没想到,竟然顺利拿下了两个碉堡,敌人还投降了
他又继续试探,不到几天,竟然一鼓作气攻下了九座碉堡
那一刻,李水清心里明白了:敌军这回是投降的节奏
于是,他立刻请求上级允许自己全力出击,结果,兵团司令杨成武也被他的决心打动
搞到最后同意了他的计划
李水清还亲自带兵冲到一线,指挥596团,只用了十个小时
那场战斗,他只损失了200多人,却歼灭了五千多敌人
还活捉了曹国忠等几位将军
卧虎山被攻占后,太原城内的敌人真是没心思抵抗
三、这场奇袭带来的影响:并不决定,但起了关键作用
其实说白了,李水清这次卧虎山的奇袭,也不能说是扭转整个战局的关键
但绝对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要知道,太原的攻坚战本来就很难打,耗时六个月,伤亡惨重
要是没有这次突然的奇袭,可能太原还得再折腾几天、几周
李水清的行动,让敌军措手不及,师长被俘,乱了阵脚
整个局势一下子变得明朗
其实,他完全可以按兵不动,按部就班地执行命令,但他偏偏选择了这条“冒险”的路
这样一想,他的隐性贡献比那些公开的战功还要大得多
有人说,这次奇袭尽管没有直接让太原顺利解放,但它的意义远远超过了表面,起到了极大的鼓舞作用
也为后续的攻城奠定了基础
其实,这样的战术思想、敢于冒险的精神
才是真正值得咱们学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