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梦刚打完那场堪称神仙对决的比赛,场馆的空气还没散尽她挥拍时带起的那股劲儿,手机震动就凑过来一桩“表兄妹奇谈”。
微信界面上,“我讨厌你”四个字静静躺着,像个冷笑话。
黄晓明一脸懵,连忙回电话,语气里带着一点小心翼翼,估计心里琢磨着:这丫头赛后喝高了?
成年人哪有那么多突如其来的“讨厌”,除非是亲人,或者节目组鬼点子作祟。
果不其然,电话那头传来陈梦的笑声。
节目组搞事情,让她随便挑个人说一句“我讨厌你”,她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表哥。
黄晓明一听,瞬间松了口气,顺手把气氛拎回家常,“别人想挑拨咱俩,不可能。”
这两人的互动,像极了小时候抢最后一块蛋糕后又合伙挨骂的既视感。
娱乐圈和体育圈,原来也有这样一条隐形通道,专门用来传递胡闹和默契。
说起陈梦,可不是谁家的普通表妹。
赛场上她那股狠劲,镜头拉近,能看见她眼底的那道光。
2024年,胜率91.6%,面对世界前十对手,87%的胜率,这数据搁谁身上都得多活几年寿命。
她的正手快、落点刁、节奏变化,球迷们都心知肚明。
可下了场,她发微信“讨厌你”,一点都不带犹豫。
那种安全感,不是谁都玩得起的。
这年头,综艺节目花样百出,连家人都能被拉去“测谎”。
大多数人遇到这种任务估计会头皮发麻,陈梦倒好,直接把家里最能怼的那位拉出来溜一圈。
你说这样的亲情,谁不羡慕?
其实细想,亲人之间的信任,有时就藏在一句带刺的玩笑话里。
生活不是电视剧,哪有那么多煽情时刻?
更多的是你一句“讨厌你”,他回一句“你是不是喝多了”。
黄晓明也不是省油的灯。
影视圈多年,演技被吐槽过,演过票房爆款也踩过雷。
可说到家庭,他从没端过架子。
2008年奥运会,陈梦刚起步,家里聚会他总是话题担当。
外界只看明星光环,谁知道背后那些聚会里,表兄妹怎么互怼、怎么捧场。
两个人一路摸爬滚打,走到今天,靠的不是外人眼里的“豪门基因”,而是家里饭桌上的那点真心话。
节目组这回真会挑事,把“讨厌你”四个字当成亲情试金石。
也难怪弹幕区网友们各种猜:“剧本痕迹太重?还是消费亲情?”
但看过他们的成长史,感觉就是小时候打闹升级版。
和孙杨、郎平母女那些公开“互怼”比起来,陈梦黄晓明这波,气氛反倒很松弛。
家里人不怕你开玩笑,才是真的亲。
路人热衷围观,可能是因为自家亲戚没这么“放得开”,又或者是看多了娱乐圈的“营业式亲情”,难免多想。
说到“亲情营业”,最近体育圈娱乐圈都不消停。
前两天孙颖莎和爸妈直播,弹幕都在刷“羡慕这种家里能互相调侃的氛围”。
网友总爱用放大镜查别人的家庭温度,自己家的鸡毛蒜皮却从不拿出来晒。
谁家没点互怼、没点误会?
没关系,生活本来就乱七八糟,能在家人面前松口气,才是福气。
回头看陈梦赛场上的表现,数据说话最有底气。
她的控球、反击、防守反击转换,都是世界级水准。
场上冷静,场下活泼,这种反差仿佛专门用来治愈身边人的焦虑。
黄晓明那些年在影视圈,也不是天天顺风顺水,票房高低起伏,风评一夜两变。
可一通电话,能让人笑出声,这安全感,才是顶流标配。
家人之间的信任,有时候就是一场不设防的互怼。
你敢对谁说“讨厌你”,底气都是平时一点一滴堆出来的。
节目组这波操作,把亲情搬上台面,看似玩笑,实则考验。
真要较真,谁受得了?
可陈梦黄晓明偏偏能聊得来,因为他们从来没把亲情当成“流量密码”。
说来也有意思,网友讨论亲情时,话题总能从“羡慕”转到“怀疑”。
有人觉得明星家庭戏太多,有人却眼红人家的烟火气。
其实大家都懂,最舒服的亲情,是能开得起玩笑、怼得起对方、关键时刻能拉你一把的那种。
你有没有试过跟家人闹别扭后突然破涕为笑?
那感觉,就像赛场上的逆转球,谁懂谁知道。
下次你刷到“陈梦说讨厌黄晓明”的热搜,别急着下定论。
说不定你家群里某个亲戚,正乐呵呵给你发表情包。
生活嘛,酸甜苦辣都得自己消化。
家人间的调侃、体育圈的成王败寇、娱乐圈的流量争夺,说到底,都是一场“谁更会过日子”的比拼。
你家有没有那个能让你放心互怼、互损、互撑的人?
评论区唠唠呗,说不定下一个热搜就是你家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