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有个京牌,做梦都会笑醒。”
刘永搓了搓有些发僵的脸,对着窗外拥堵的四环路苦笑。
这已经是第九个年头了,手机里那条摇号失败的短信,像个准时报到的老朋友,熟悉又扎心。
十六年前,他还是个刚毕业的愣头青,背着包就来了北京。
如今,公司不大不小,人也混成了中年大叔,可就这个铁皮牌子,怎么也搞不定。
这事儿吧,在北京太普遍了。
摇号这玩意儿,跟中彩票没啥两样。
所以,脑子活络的人早就开始琢磨别的道道了。
家庭摇号这几年挺火。
一家老小齐上阵,积分噌噌往上涨,概率确实比一个人死磕强多了。
特别是家里有仨娃的,直接加三十分,简直就是开了个小灶。
好多北京土著都这么干,也算是政策给的个小福利。
还有那帮搞新能源的,也算一条出路。
不用摇号,直接排队等指标。
当然,你得接受开电车。
对于那些有旧车想换的,报废更新也能直接拿个新能源指标,省了不少事。
不过,有些人就喜欢玩点刺激的。
法拍车,听着就带劲。
法院拍卖的,肯定是正规渠道吧?
但这里头的水可深了。
价格比市场价高出一大截不说,还得一次性付清。
最要命的是,你不知道原车主欠了多少屁股债。
搞不好车拍到手,麻烦也跟着来了。
海淀法院的杨法官就说了,这种车户分离的买卖,买卖双方都悬。
比法拍车还悬的,是去收一个带牌的公司。
这操作听起来就高端,但里面的坑更多。
公司账目干不干净?
有没有欠税?
有没有乱七八糟的债务?
没个专业团队帮你查个底朝天,你敢接手?
就算公司没问题,每年还得花钱养着它,什么代理记账、地址续费,都是钱。
这招,也就适合那些真想开公司顺便搞个牌的人。
想当年,皮卡和外地牌照也算是个办法。
刘永就买过一辆皮卡,想着能拉货能代步,除了五环进不去,其他都挺好。
结果好景不长,没开一年,政策就变了,六环内都快成禁区了。
外地牌就更别提了,一年十二次进京证,用完了就只能干瞪眼。
至于那些所谓的“内部渠道”,十个有九个是骗子。
吴先生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花了五万多买了个“背户指标”,以为占了多大便宜。
结果车主那边一出事,车直接被法院查封了。
钱没了,车也开不了,你说冤不冤?
说到底,在北京想开上自己的车,就跟玩闯关游戏一样,一关比一关难。
不过,好消息也不是没有。
现在你要是真搞到了指标,上牌倒是方便多了,网上就能办,不用再跑断腿。
刘永现在偶尔还会去宝马4S店逛逛,看看那辆320li。
他总想着,万一呢?
万一哪天就摇上了呢?
到时候,必须得买辆好车,在北京这四四方方的城里,好好地撒个欢。
这也是无数摇号大军的共同梦想吧,虽然这梦,做得有点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