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盟 CBAM 持续扩容、国际绿色规则呈现 “宽内严外” 特征的 2025 年,这场落地海南的国际盛会具有鲜明的时代靶向性。
从 “对话” 到 “落地”:大会的三重核心定位
在全球碳管理体系碎片化、“碳壁垒” 割裂产业链的当下,这场落地海南的大会精准锚定了三重角色,力求成为全球绿色贸易的 “破局者” 与 “连接器”。
作为规则对话平台,它直面各国绿色规则差异带来的贸易阻碍,为中美欧及新兴经济体搭建起平等协商的桥梁。无论是欧盟最新政策调整,还是发展中国家的应对诉求,都能在这里找到交流的空间,减少因规则不统一导致的贸易摩擦。
而作为标准输出窗口,大会的一大亮点是发布《全球绿色贸易品牌认证指南》。这一指南并非凭空制定,而是深度衔接我国 2025 年在碳足迹核算体系上取得的三大突破 —— 规则标准、因子库、认证制度的完善,旨在推动形成一套可国际互认的绿色贸易评价体系,让全球企业在绿色发展中有标可依。
更值得期待的是其务实合作枢纽的定位。依托海南自贸港 “境内关外” 的独特政策优势,大会聚焦 “零碳园区 + 绿电直连” 等可落地的实操方案,从绿色技术研发、项目对接,到最终的产业落地,构建起一条全链条的合作通道,让绿色理念真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成果。
这场大会并非单一的论坛,而是由高端对话、奖项认证、项目对接三大板块构成的完整生态,每一部分都紧扣 “务实合作” 的核心。
在高端对话环节,全球政商学界领袖将围绕三大核心议题展开深度探讨,每一个话题都直击当下绿色贸易的痛点与难点。针对欧盟 Omnibus 提案对 CSRD/CSDDD 的修订 —— 比如中小企业豁免范围扩大、报告期限延期两年等新变化,专家们将共同探讨发展中国家的应对策略,帮助企业规避政策风险;聚焦数字化与绿色化 “双重转型” 趋势,参会者还能分享绿电交易国际互认、碳足迹核算数字化工具等前沿实践,为企业提供可借鉴的技术路径;而在绿色金融领域,嘉宾们将解读覆盖降碳全链条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以及零碳园区专项金融产品,为绿色项目落地注入资金活力。
奖项认证则是大会树立行业标杆的重要载体,两大评选维度兼顾全球视野与中国实践,让优秀案例被更多人看见。WFFTZ 全球奖参照 WIPO 全球奖重视知识产权商业化的逻辑,重点表彰在绿色技术创新、价值链低碳转型中具有全球示范效应的机构与个人,尤其关注中小企业的绿色转型故事 —— 这些 “小而美” 的案例,往往能为更多企业提供可复制的经验。而 “中国绿色智造典范城市 / 企业” 评选,则聚焦本土实践,深入挖掘 “新三样”(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产业的亮眼成果,以及传统产业低碳改造的成功案例,凸显 “零碳园区” 建设、绿电消费认证等中国方案的价值,让世界看到中国绿色发展的实力。
最能体现 “务实” 二字的,当属项目对接环节。针对当前全球绿色技术转移难、供需匹配不畅的问题,大会搭建了精准对接机制:在政企对接层面,国内外政府部门将现场发布绿色投资政策,海南自贸港的绿色产业园区还会重点推介招商项目,同时衔接欧盟《净零工业法案》下的技术合作需求,为跨国合作牵线搭桥;在供需匹配上,大会建立了绿色技术成果库与企业需求库,聚焦碳捕集、绿氢制备等关键领域,让有技术的机构找到有需求的企业,让企业的低碳诉求对接上合适的解决方案;此外,绿色金融机构还将发布专项融资计划,配套提供碳足迹核算咨询、绿色品牌认证辅导等增值服务,全方位助力项目落地。
不止于一场大会:在变局中锚定绿色贸易新航向
这场大会的意义,早已超越了 “三天活动” 本身,它将在全球绿色贸易的变局中,发挥更长远的价值。
从破解规则困境来看,《全球绿色贸易品牌认证指南》的发布,为发展中国家企业提供了规避 “碳关税” 的实操路径。随着欧盟 CBAM 不断扩展覆盖范围,越来越多企业面临出口压力,而这套指南将成为企业的 “指南针”,帮助它们符合国际绿色标准,减少贸易壁垒带来的损失。
从激活区域潜力来看,海南自贸港的政策优势将通过大会进一步释放。借助 “境内关外” 的政策红利,大会有望推动绿色贸易便利化试点落地 —— 比如建立跨境绿电交易结算平台,让跨国企业的绿电消费更便捷;试点绿色产品快速通关,缩短绿色商品的流通时间,让海南成为全球绿色贸易的重要枢纽。
更重要的是,大会将为全球绿色产业培育新动能。通过奖项引导与项目孵化,优秀的绿色技术将加速商业化进程,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而跨国合作的深化,也将助力我国在数字化与绿色化 “双重转型” 中抢占产业制高点,既呼应美国绿色技术底蕴与欧盟产业扶持政策的竞争态势,也为全球绿色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2025 年 12 月的海南,注定将成为全球绿色贸易的焦点。在这里,来自世界各地的参与者将共同探讨规则、分享技术、对接项目,用合作与创新,为全球绿色贸易绘制一幅更清晰、更务实的新蓝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