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世娱乐

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产品展示 >

浙江被批“得不到就毁掉”,强硬留人恐损声誉,球迷:格局低了

点击次数:71 产品展示 发布日期:2025-08-31 11:33:17
浙江稠州男篮目的达成,王奕博月底之前无法注册,格局真是太低了 王奕博坐在青岛男篮夏季联赛的替补席上,身穿对手球队的训练服却无法登场。 这位浙江稠州的后卫刚刚拒绝了一份3年1200万的续约合同,选择接受青岛三年1800万顶薪报价。 然而现在他

浙江稠州男篮目的达成,王奕博月底之前无法注册,格局真是太低了

王奕博坐在青岛男篮夏季联赛的替补席上,身穿对手球队的训练服却无法登场。

这位浙江稠州的后卫刚刚拒绝了一份3年1200万的续约合同,选择接受青岛三年1800万顶薪报价。

然而现在他只能眼睁睁看着队友热身,因为他的转会证明依旧卡在两道公章之间。

浙江稠州银行俱乐部和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互相推诿,谁都不愿率先在注销证明上盖章。

体职院大球系负责人公开表示:“第一步肯定是俱乐部,如果俱乐部同意,我们体育局在研究”。

而俱乐部则以“球员所有权不属于俱乐部”为由,拒绝提供培养费收款账户。

这场拉锯战的核心矛盾在于王奕博的双重身份,他既是职业球员,又是体育局在编人员。

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俱乐部20%股东,与稠州银行形成利益共同体。

今年恰逢全运年,他们担心放走王奕博会影响浙江全运会阵容实力。

根据CBA规则,合同到期球员有权接受更高报价,母队无法匹配则必须放人。

浙江男篮三个顶薪名额已全部用于吴前、程帅澎和刘泽一。

他们只能提供C类合同,无法匹配青岛的D类顶薪报价。

青岛男篮早已备好600万培养费,这笔金额符合CBA规定的1年年薪标准。

但浙江方面期望获得1500-2000万转会费,参照当年高诗岩2500万转会案例。

俱乐部管理层直言:“600万培养费不符合球队预期”。

更深层的矛盾源自历史恩怨。

青岛主帅刘维伟曾执教浙江稠州,与总经理方俊关系紧张。

去年季后赛青岛2-1淘汰浙江,让两队关系更加微妙。

王奕博上赛季数据大幅下滑,场均仅5.7分3助攻。

季后赛三场比赛仅出战5分钟,彻底跌出轮换阵容。

但在青岛战术体系中,他有望重回巅峰时期的10.7分6.2助攻表现。

为打破僵局,王奕博已向体职院提交辞职报告,自愿放弃事业编制。

但校方告知审批流程可能需要超过一个月时间。

8月31日注册截止日前获得批准的可能性极低。

CBA历史上有过成功案例:天津队的金鑫和孟子凯通过辞职解决编制问题。

但天津市体育局没有拖延审批流程,而浙江方面显然采取了不同策略。

青岛随队记者直言:“这个年代再拿体育局说事就是耍无赖”。

王奕博团队已向中国篮协纠纷解决委员会申请调解。

但知情人士透露,调解流程可能持续数周,难以在截止日前完成。

即便篮协做出裁决,执行过程也可能遭遇阻力。

浙江男篮此举引发连锁反应。

队内其他球员暗中观望,担心自己未来遭遇同样处境。

俱乐部信誉严重受损,自由球员可能将浙江列为谨慎考虑对象。

CBA仅剩两家俱乐部有体育局参股:江苏肯帝亚和浙江稠州。

这种双重身份球员占比不足联盟总人数的5%。

但他们的转会困境暴露出联赛职业化改革的深层矛盾。

1995年CBA成立时曾承诺优先保障各省体育局利益。

如今三十年过去,这项承诺成为限制球员流动的体制枷锁。

篮协在地方体育局面前缺乏足够话语权和约束力。

青岛男篮夏季备战受到直接影响。

一号位薄弱的问题无法解决,战术演练缺少关键拼图。

教练组不得不准备两套方案应对可能出现的注册失败。

王奕博本人面临最现实的困境:若8月31日前无法注册,将缺席整个赛季。

这位25岁的后卫职业生涯黄金期可能白白浪费一年。

即便最终成功转会,长期缺乏系统训练也会影响竞技状态。

浙江体育局的顾虑有其制度背景。

他们培养王奕博十余年,投入大量青训资源。

在全运会备战关键时刻,担心球员转会影响省级荣誉。

但市场经济规则与计划经济体制的碰撞已不可避免。

CBA设计的市场化转会规则,在地方体育利益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球员个人选择被异化为体制博弈的筹码。

这场风波折射出中国篮球职业化进程的典型困境。

当俱乐部股东与行政管理部门身份重叠,球员权益保障机制存在明显漏洞。

唯有彻底重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篮协目前处于两难境地:强行裁决可能激化矛盾,放任不管则损害联赛公信力。

纠纷解决委员会需要权衡各方利益,寻找最大公约数。

但时间正在快速流逝,8月31日的注册截止日不会等人。

王奕博的行李箱还放在青岛俱乐部宿舍,里面装着未拆封的新赛季球衣。

更衣室柜子上贴着他的名字,但使用权仍悬而未决。

这场转会博弈的结局,将影响更多双重身份球员的未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