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村发展进程不断加快,村两委换届选举备受瞩目,其中村书记、村主任超过60岁能否继续任职的问题,更是村民关注焦点。这不仅关乎农村领导班子结构,更与乡村未来发展紧密相连。
从国家层面政策来看,并没有对村书记、村主任年龄上限做统一硬性规定 。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关于做好2025年村两委换届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年龄原则上不超过60周岁,在特殊情况下,年龄限制可适当放宽,但最高不得超过65周岁。这一规定旨在优化村干部年龄结构、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为农村注入新鲜血液,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
各地政府结合自身实际与基层治理需求,制定了灵活换届政策,呈现出多样化特点:
• 一般年龄限制:多数地区将新任村书记、村主任年龄控制在60至65岁之间,如无特殊情况,超过60岁继续任职可能性较小。不过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干部队伍活力,不少地方进一步下调年龄上限,“年轻化、专业化、能干实事”成为选人用人重要方向。
• 部分地区严格限制:像江西宜春市袁州区明确规定,新任村支书和村主任年龄原则上不得超过45周岁,有村干部任职经历、经验丰富者,年龄可放宽至55周岁以内 。广东惠州市惠阳区规定,新任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年龄不得超过50岁,连任干部年龄一般控制在55岁至58岁之间,部分村级单位执行更严标准,将村“两委”主职干部年龄卡在55岁以内,甚至限定不得超过50岁。
• 特殊情况灵活处理:尽管有年轻化趋势,但对于群众基础扎实、经验丰富、工作成效突出的老干部,部分地方也设置灵活通道,允许他们以顾问身份继续参与村级治理或基层事务指导,确保新老交替平稳过渡,充分利用他们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
之所以设置年龄限制,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方面,年轻村干部通常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创新能力强,能更好适应农村发展新形势和新要求,为农村带来新理念、新活力,推动农村产业发展、文化建设等各项事业进步;另一方面,合理年龄限制能为年轻人提供更多晋升机会,优化干部队伍结构,防止干部队伍老龄化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创新不足等问题。
当然,年龄并非衡量村干部是否胜任的唯一标准,能力、品德、实绩同样关键。在换届选举中,各地组织部门会综合考量候选人多方面素质。即使年龄超过60岁,若在村里威望高、工作能力强、为村民办实事且能得到多数村民认可,经上级组织部门批准,也有可能继续担任村书记、村主任。
村书记、村主任超过60岁是否能继续任职,需依据当地换届政策和候选人综合情况判断。村民应密切关注当地党委、政府换届通知或选举文件,充分行使选举权,选出有能力、有担当、愿为村民服务的村干部,共同推动农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