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5DT的诞生,源于中国海军对电磁战场短板的急迫补强。 早期歼-15滑跃型仅能基础干扰,面对美军EA-18G和宙斯盾系统的联合压制力不从心。 新问世的歼-15DT彻底重构设计:机背2米高的减速板被取消,腾出空间塞进宽频信号处理设备,翼尖挂架换成银灰色复合材料,暗藏可同时干扰12个目标的有源相控阵天线,脊背“驼峰”内埋设的共形天线阵列,能对500公里外辐射源精准定位。
动力系统也告别俄制引擎。 涡扇-10H发动机推力提升至142千牛,涡轮叶片涂覆防盐蚀涂层,既扛住电磁弹射时6G过载冲击,又适应远海高盐环境。
起落架脱胎换骨,前起落架增粗70%加装弹射杆,主支柱用钛合金切削成型,强度飙升至8G过载,俄制原版仅能承受6G。
电子战能力碾压历史。 歼-15DT的氮化镓器件功率密度达传统砷化镓5倍,生成兆瓦级定向电磁脉冲。 东海演习中,它同时压制12个频段信号,让金刚舰宙斯盾雷达瞬间失灵。
美军飞行员无线电里惊呼:“他们的干扰像暴雨,我们的吊舱根本锁不住目标! ”量子加密数据链,传输速度比美军快5倍,指挥8架“无侦-7”无人机蜂群扑向敌舰。
福建舰为它量身定制战术体系。 4架歼-15DT与24架歼-35隐身机、12架歼-15T攻击机、4架空警-600预警机编组。 空警-600坐镇中枢分配目标,歼-15DT前出400公里释放干扰,掩护歼-35突防投弹。
一旦发现敌雷达信号,秒级触发“侦-扰-打”闭环:数据链直连055大驱发射鹰击-21导弹,或引导歼-15T挂载的鹰击-91反辐射导弹精准猎杀。
对比美军EA-18G“咆哮者”,歼-15DT平台性能全面占优。 它基于33吨级重型战机平台,载油量比中型机EA-18G多30%,作战半径1000公里(EA-18G仅800公里)。
电磁弹射解放了起飞重量,单机可挂6个电子战吊舱+4枚反辐射导弹,发电功率达20千瓦(EA-18G仅8千瓦)。 兰德公司模拟显示:F-35C在歼-15DT压制下突防率从78%暴跌至43%。
实战检验早已秘密展开。 辽宁舰与山东舰双航母演练时,歼-15DT在编队前200公里构筑电磁屏障,创下单日90架次出动纪录。 其机腹设计密集检修口,地勤20分钟完成全系统检测
后座电子战军官的触控屏上,“频谱地图”动态分配干扰策略,反辐射打击流程压缩到秒级。 今年6月,面对抵近侦察的日本P-3C,一架歼-15DT在45米距离亮出霹雳-12A导弹伴飞40分钟,电磁压制全程静默。
技术局限同样不容回避。 滑跃版歼-15DH最大起飞重量仅28吨,载荷比EA-18G低18%;即便弹射型歼-15DT,无隐身设计也需依赖歼-35护航。
机载系统对北斗卫星的依赖,可能遭反卫星武器威胁。 美军EA-18G拥有1.2万小时实战数据,而歼-15DT尚未经历真实战场检验。
俄制装备的衰落反衬中国逆袭。 苏-33舰载机至今仍用机械扫描雷达,最大外挂仅6.5吨;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甲板坑洼,维修8年未归队。
歼-15DT从研发到服役仅用数年,福建舰电磁弹射测试三年追平美军十余年进度。 俄军还在讨论苏-34电子战改型时,中国已用氮化镓芯片将干扰范围扩大30%。
福建舰电磁弹射器成就歼-15DT的“高光时刻”。 中压直流技术比美式中压交流效率高40%,225吨的电磁弹射器比蒸汽弹射轻一半,日弹射架次达180次(尼米兹级仅120次)。
3秒内将30吨战机加速到240公里/小时离舰,燃油载荷比滑跃起飞多30%,这意味着歼-15DT能满挂弹药深入远洋,电磁利刃直插大洋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