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花1.75亿美元入股美国F-35项目,以为抱上大腿就能跻身“五代机俱乐部”,结果被美国一脚踢出群聊,连发动机零件都被断供。 自家研发的TF-X“可汗”五代机首飞两年,至今还在用F-16的老旧发动机凑合,推力差一截,隐身、超巡全泡汤。
被西方坑惨后,土耳其终于想起中国,通过巴基斯坦牵线想买歼-20同款的涡扇-15发动机,结果中国连谈判桌都没给上。 当年撕毁中国“红旗-9”导弹合同的旧账,成了今日闭门羹的伏笔。
如今土耳其咬牙签下40架欧洲“台风”战机救急,单价1.4亿美元比F-35还贵,还被德国卡脖子:不准打库尔德武装,维修必须看人脸色。 一台发动机背后,是土耳其被地缘政治反复拿捏的二十年——钱能买来战机,但买不来核心技术话语权。
2019年7月12日,俄罗斯的S-400防空导弹系统运抵土耳其安卡拉。 48小时内,美国国防部发布声明:冻结向土耳其交付F-35战斗机,切断所有发动机零部件供应,并将土耳其企业踢出F-35供应链。
土耳其为F-35项目投入的1.75亿美元、15%的零部件分包份额,以及等待交付的100架战机订单,一夜归零。 美国甚至动用《以制裁敌对国家法案》(CAATSA),禁止土耳其企业访问F-135发动机的关键数据。
土耳其的航空梦瞬间崩塌
此前,土耳其航空航天工业公司(TAI)负责为F-35生产中后机身和机翼组件,阿斯尔桑公司承接任务系统子模块,发动机厂商TEI则生产涡轮叶片和外壳。 这些合作曾让土耳其坚信“出钱出力就能换技术”,但美国的制裁暴露出残酷现实:盟友身份在核心技术壁垒前不堪一击。
战机的拼凑式心脏
土耳其的TF-X“可汗”五代机项目始于2010年,目标是打造中东首款自研五代机。 但到2024年2月首飞时,原型机仍装着美制F110-GE-129发动机——和F-16同款,推力仅13吨,远低于五代机15-18吨的标准。 这款发动机只能让飞机飞起来,无法实现超音速巡航、高机动隐身等核心性能,被军事专家嘲讽为“练习心脏”。
连这颗“心脏”也是借来的。 美国仅提供个位数发动机,勉强够造几架原型机,后续供货遥遥无期。 土耳其试图自救:
英国罗罗公司:2017年提出合资造发动机,因知识产权争议谈崩;2022年重启谈判,仍卡在“核心技术不共享”的死结。
日本IHI公司:XF-9发动机尚在试验阶段,且出口需美日政府双重批准。
俄罗斯AL-31系列:因俄乌冲突受西方制裁,技术整合风险极高。
土耳其宣布自研TF-35000涡扇发动机,但从未有过大推力航发经验。 与乌克兰马达西奇的合作因战争中断后,项目停滞在图纸阶段。
历史信任崩盘的代价
2025年初,土耳其通过巴基斯坦向中国传递意向:求购歼-20的涡扇-10或涡扇-15发动机。 WS-10B推力已达14.5吨,WS-15突破18吨级,推重比超10,性能对标美国F-119。 但中方直接拒绝谈判。
根源在2013年的“红旗-9”导弹事件。 土耳其在全球招标中选定中国红旗-9系统,中方同意技术转让+本土生产。 但2014年土方突然毁约,转而采购欧洲SAMP/T系统,只因对方承诺“有限技术共享+土耳其组装”——这一操作被北约公开称赞“纠正方向”。
当法国2019年因叙利亚问题对土耳其实施武器禁运时,土耳其想回头找中国,中方已不再接单。 如今土耳其将WS-10/15列入TF-X发动机备选名单,但中国2024年《出口管制公告》明确将航空航天发动机技术列为“禁止出口战略资产”。
一道跨不过的鸿沟
即便中国愿意出售WS-10,土耳其也面临硬伤:
尺寸冲突:WS-10风扇直径、机匣位置与美制F110差异显著,需彻底重构TF-X后机身设计。 而TF-X原始设计由英国BAE主导,土方缺乏自主修改能力。
体系捆绑:换装中国发动机需同步适配中式航电、数据链和弹药(如霹雳-15导弹),实质将战机纳入中国作战体系。 这对北约成员国土耳其而言,政治风险远超技术成本。
巴基斯坦曾试图斡旋,提议土方采购WS-10后嫁接中式武器系统,变相获得“歼-20平替”。 但土耳其顾虑美国制裁——若采购中国发动机,可能遭F-16配件断供,导致现役300多架战机瘫痪。
无奈的选择
2025年7月,土耳其与英国签署协议,采购40架“台风”战机(20架翻新版T1+20架新型T3B/T4),总价56亿美元。 这批四代半战机单价1.4亿美元,比F-35还贵15%,但性能仅相当于升级版F-16。
合同附加严苛条款:
德国要求战机不得用于打击库尔德武装;
核心维护和零件更换由德方控制;
英国仅提供EJ200发动机整机,拒绝技术转让。
这笔交易暴露了土耳其的骑墙困境:既想摆脱西方制约,又无力承担自主航发研发的代价。 而“台风”订单只是为TF-X争取时间的过渡方案——毕竟现役F-4E和早期F-16机龄超30年,连希腊的“阵风”都打不过了。
被扼住的航空心脏
土耳其的遭遇并非孤例。 俄罗斯拒售图-160轰炸机的NK-32发动机,中国严控WS-15出口,印证了全球共识:战略级技术永不交易。
从F-35项目除名到“台风”捆绑条款,土耳其为发动机支付的每一分钱,都在为“技术依赖”买单。 而涡扇-15从禁运到禁售的转变,恰是中国航发逆袭的缩影——从仰人鼻息到设定规则,这条路土耳其走了二十年,仍未看到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