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暑期档开启以来,国产影片之间的角逐可真是激烈得很,不过到目前为止,稳坐第一把交椅的非《南京照相馆》莫属。
据了解,历史抗战题材的电影《南京照相馆》在暑期档一直保持领先。上映才8天,就累计拿下10亿元的票房,推动全国每日票房破亿的纪录不断刷新。7月31日当天,单日票房更是超出2亿元,排片比例一度逼近40%。
除了票房表现不错之外,这部电影的口碑也挺稳的,豆瓣评分高达8.6分,热搜里头也是影迷们的纷纷点赞和认可。
在国产电影票房一直不怎么景气的情况下,《南京照相馆》的总票房预测不断刷新,起初还在30多亿,后来一步步攀升到42亿多,而且预计最终能赚大约14亿元左右。
在这股火爆行情带动下,这次票房爆红的背后,导演申奥的“大胆押注”也展现出他对于资本布局的巧思和博弈。
票房分成揭秘:赢家不是导演申奥,而是宁浩
虽然影片的反响格外火爆,但从资金运作的角度来看,真正的“胜利者”可不是申奥自己,而是他背后稳占大头的宁浩以及他所组成的团队。
这部影片是由中影集团(国家队)、上狮文化、坏猴子影业、裕野文化等几家企业共同出品的,其中中影集团作为主要出品方,为影片备案和审批提供了国家级的保障。
上狮文化是宁浩的控股公司,同时也负责影片的发行工作,所以在票房分账中获得了最大的份额。
坏猴子影业也是宁浩系的一部分,参与了不少制作环节,而申奥的裕野文化虽然排在第三位,分账比例并不能代表出品的优先顺序。
根据业内预估,如果《南京照相馆》的总票房能达到42亿,影片出品方的分成很可能超过16亿,光是片方自己赚到的利润就大致在14亿上下。
这些利润主要都汇集到上狮文化和坏猴子这两个体系里。
申奥作为编剧兼导演,虽然裕野文化在联合出品方中分到的份额是核心,但因为结构上的安排,他并不能拿到最大的利润。电影的火爆,反倒为宁浩和他的相关公司带来了更多的资本收益。
更关键的是,宁浩不仅是多年来一直支持申奥的“伯乐”,还全程掌控着发行渠道、宣传节奏以及出品网络,票房后续带来的股份市值上涨也让他自己赚得盆满钵满,比如幸福蓝海、联瑞、横店这些出品方在资本市场都出现了大幅上涨。
《南京照相馆》只播了五天,就让背后几家上市公司的股价上涨了上百亿,宁浩系的企业更是涨得喜气洋洋,风头十足。
资本合作的框架早就定好了,宁浩的控股布局和发行资源,让他在电影的上下游环节中能拿到最大的利益。
申奥在文学和创作的话语权挺强的,可从出品合同、优先股这些角度看,他在联合出品方里只能排到第三名。要是项目搞成功,他也难以反超,拿回第一份额。
这安排看起来有些偏向,但实际上是申奥对师承和平台之间的“投桃报李”。
一方面,他在影圈里算是个新面孔,刚开始拍戏时得靠宁浩帮衬;另一方面,宁浩那一套在题材、资金和资源上都占着压倒性优势。
申奥决定相信宁浩,或者说把更多的份额留给“宁浩系”,其实也是他经过深思的战略安排,这样能保障得到更多的援助和合作持续不断。
将来他的下一部电影《用武之地》依旧由坏猴子系负责,不就说明这种双赢的合作还会继续下去吗。
说到创作,申奥可以算是头脑,而在资本分账和资源整合方面,宁浩一直都是那个胜者。影片的成功,不光归功于导演的天赋,更得靠背后资本运作的强大支撑。
没错,宁浩如今正处于实力巩固的阶段。
申奥折腾九年成为实力导演,未来可期
申奥是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的毕业生,2009年他的短片《河龙川岗》拿到了不少国际奖项,不过在院线长片这块儿,算得上是一路平平,没有太大起色。
直到2016年,他被选入宁浩发起的“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成为支持新导演中的一员。
他的首部长片《受益人》花了两年时间打磨剧本,由宁浩担任监制,大鹏主演,票房达到了2.14亿,获得了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的提名,也算是在主流电影市场闯出了一片天地。
到2023年,他推出了更具社会冲击力的犯罪现实题材作品《孤注一掷》,内容主要围绕网络诈骗的浪潮,展现了人在其中的挣扎与制度漏洞的故事。
这部电影凭借真实的题材和紧凑的剧情,在国内赚了38.49亿票房,片方分得14.57亿,稳稳站住了他作为新晋中青年导演的亮眼位置。
《南京照相馆》无疑展现了申奥的自信心和野心,他选的题材集中在历史记忆,通过小人物的故事反映国家的创伤,用稳重的镜头和人性情感引起观众的共鸣。
和以前那种大张旗鼓的描写不一样,《南京照相馆》把照片当成讲故事的核心,用平凡人在冲洗底片的场景慢慢展现出日军的暴行,让人一层一层地感受到那些残暴的时刻。
这种讲述手法既不激烈又令人震撼,没有直白描述血腥场景,却用“冷峻的影像”营造出“温暖的记忆”,引发观众深刻的共鸣。
《孤注一掷》属于另一种风格的现实主义报告文学作品,结合网络诈骗的真实案例,生动再现了“诈骗工厂”的残酷场景和血淋淋的现实情况。
申奥在开拍之前,跑去警方和受害者家里做了不少调研,想让影片既真实又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这种写实的手法,也得到了观众和业内人士的普遍认可。
虽然申奥在资金分配中并不是主要的利益方,但他在每一步都展现出了浓厚的商业敏锐度和自我价值的谋划。
借助裕野文化,他争取到了一份稳定的分账比例。选择与宁浩长期合作,让他获得了资金、发行渠道和资源上的支持。凭借优质题材和口碑的累积,他赢得了观众的信赖,也提升了自己的话语权。
从《受益人》的黑色喜剧风格,到《孤注一掷》的犯罪现实主义,再到《南京照相馆》的历史情怀叙事,申奥的每一次创作选择都在逐步深入,表达层次也越来越丰富。
他已经从“宁浩推荐的新晋导演”变成了能独立制作出高票房佳作的导演。
他今年38岁,正好是在导演的黄金时期,如果以后出的作品还能保持这样稳定的题材深度和市场敏感度,不管是对艺术的影响力还是资本的收益,他都能站在中国电影市场的一个新高峰。
《南京照相馆》票房冲得猛,但申奥那“豪赌”的策略其实是愿意让出大部分利润,只为了拿到电影的通行证和在市场上的一席之地。
这场较量的赢家自不必说是宁浩体系,不过也验证了一个道理:只要年轻导演有想法,有选题,有节奏感,就算在让利方面多让一点,最终还是能在观众和行业中站稳脚跟,赢得属于自己的位置。
观众都盼着申奥导演的下一部作品,也更希望他能在坚持挖掘题材深度的同时,努力促成“资本与创作者”之间更合理的平衡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