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世娱乐

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产品展示 >

曹操定制车逆袭:扭亏3.8亿,司机多赚8块!

点击次数:122 产品展示 发布日期:2025-07-13 05:45:47
各位老铁,今天咱们来聊个大家都关心的话题——打车!现在这年头,坐个网约车,感觉就像在玩“价格猜猜猜”,券是越来越难抢,车费却蹭蹭往上涨,三年时间,都快涨了三成了!司机师傅们呢?每天跑车十二小时,累得像条狗,算上油钱、电费、保险费,到手可能就

各位老铁,今天咱们来聊个大家都关心的话题——打车!现在这年头,坐个网约车,感觉就像在玩“价格猜猜猜”,券是越来越难抢,车费却蹭蹭往上涨,三年时间,都快涨了三成了!司机师傅们呢?每天跑车十二小时,累得像条狗,算上油钱、电费、保险费,到手可能就两三百块,还得担心被平台“割韭菜”。平台更惨,滴滴2024年财报刚扭亏,高德还在烧钱抢市场,大家好像都被困在“谁都不赚钱”的怪圈里。

但就在这“内卷”一片狼藉的时候,有个叫“曹操出行”的选手突然杀了出来,成了“黑马”!6月25号在香港敲钟上市,成了港股“网约车第一股”,上市就扔出一组炸裂数据:2024年营收146.57亿,三年复合增速39%;司机平均时薪35.7元,比行业均值高32%;关键的是,毛利率从2022年的-4.44%干到了8.09%,EBITD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从亏7.73亿变成赚3.8亿。

这就邪乎了:大家都在同一片江湖里混,凭啥曹操就能从“喝西北风”逆袭成“喝上热粥”?更狠的是,人家不光盯着眼前的网约车,还放话2026年底要推L4级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直接把枪口对准了未来出行的“万亿蛋糕”。今天咱就扒一扒,曹操出行这盘棋到底下得有多妙,它是不是真能改写网约车行业的“命数”?

首先,咱们得先说说网约车行业的“老毛病”。这行当看似是“互联网风口”,实则更像个“苦哈哈的传统服务业”——左手要伺候乘客(价格不能高、体验不能差),右手要安抚司机(抽成不能狠、收入得保底),中间还得应付政策监管(合规、安全一个不能少),后平台自己能落下多少?

就拿司机成本来说吧,传统网约车司机大多是“自己买车/租车+自己承担油电/维修/保险”。一辆普通新能源车,裸车价15万,按6年折旧,每天光折旧就69块;保险一年8000,每天22块;再加上充电费(按每天200公里算,每公里0.2元)40块,维修保养每月500,每天17块——不算人工,每天固定成本就148块!司机要想赚300块,至少得跑450块流水,平台再抽走20%-30%,你说他得多拼?

乘客这边呢?司机成本高,车费自然降不下来。2024年网约车平均每公里运价已经从2021年的2.3元涨到2.8元,可体验却没跟上:车里一股烟味、座椅上有污渍、司机绕路……为啥?因为司机忙着赶单子赚钱,哪有功夫搞服务?

平台更惨,看似抽成20%,但除去给司机的补贴、技术研发、合规成本,能剩下的寥寥无几。滴滴2024年净利润率才2.1%,高德至今没盈利,大家都在给“无效成本”打工——比如司机开着不适合网约车的私家车(空间小、不耐造)跑活,平台花大价钱撮合司机乘客却留不住人(司机月留存率行业平均不到50%)。

这就是网约车行业的“死循环”:成本降不下来→司机收入低→服务质量差→乘客不愿多掏钱→平台利润薄→更难投入改善体验。想打破这个循环,靠“烧钱补贴”是饮鸩止渴,靠“提高抽成”是杀鸡取卵,唯一的出路,只能是从根上降成本——而曹操出行的“定制车”,就是冲着这个“根”去的。

曹操出行让人眼前一亮的,就是它那3.4万辆“定制车”——听着挺玄乎,不就是印着logo的网约车吗?还真不是。这玩意儿的本质,是把网约车从“用私家车凑合”变成“为出行场景量身定做”,说难听点,以前是“拿民用轿车当货车使”,现在是“专门造辆货车拉货”,效率能一样吗?

就拿曹操和吉利合作的“曹操60”来说,这车简直是给网约车司机“量身定制的工装”:

空间死磕实用:后排座椅比普通轿车宽10厘米,乘客跷二郎腿不挤;后备箱能塞3个28寸行李箱,接机师傅爱;

耐用性拉满:底盘加厚20%,过减速带不颠;座椅用防污耐磨面料,可乐洒上去一擦就掉,司机不用天天洗车;

成本砍到骨头里:电池用的是吉利淘汰的“车规级二手电池”(续航够网约车用,成本降30%);零件用通用件,维修时换个保险杠才200块(普通新能源车得800);连保险都是“团采价”,比司机自己买便宜40%。

这么一折腾,“曹操60”的TCO(全生命周期成本)直接干到0.47元/公里,比传统新能源车(0.78元/公里)低了40%!啥概念?一辆车每天跑300公里,一天就能省93块成本,一年就是3.4万——相当于司机多赚了3.4万,平台也不用再贴钱给司机“保收入”。

更绝的是,曹操不光造车,还自己搞“车服生态”。在31个城市建了专属维修厂,换个轮胎20分钟搞定;和吉利合作搞换电站,3分钟满血复活(比充电快10倍);甚至连司机培训都是“定制化”的——教你怎么调座椅舒服(减少疲劳驾驶)、怎么说“您好”乘客给五星好评(提高接单优先级)。

这套组合拳下来,效果立竿见影:2024年曹操司机平均时薪35.7元,比行业均值(27元)高32%,月留存率70.8%(行业平均50%);乘客这边,订单事故率比行业低40%,五次第三方调查都评上“服务口碑佳”;平台自己呢?车服成本占比从7.9%降到3.53%,毛利率从负转正,活生生把“三输”玩成了“三赢”。

更厉害的是,曹操出行还有个“大靠山”——吉利集团。从造车到运营,曹操出行都能得到吉利的全力支持,这种全产业链的闭环,让曹操出行在成本控制上更具优势,也为未来的Robotaxi布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曹操出行用定制车模式,打破了网约车行业的“三输困局”,让司机多赚钱,乘客体验好,平台也盈利。这种模式不仅让曹操出行在竞争激烈的网约车市场中脱颖而出,也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未来,随着Robotaxi的普及,曹操出行能否继续领跑,我们拭目以待!

#汽车资讯#